二.恢宏的氣魄

中國歷史上不少令人敬佩的人物,他們想的不僅僅是個人的得失榮辱丶生死存亡,而是國家民族丶人類命運和過去將來這些大問題。因此,他們也顯露出一種寬廣的心胸和恢宏的氣魄。

蘇軾自幼便愛讀詩書丶歷史和莊子,想的不少都是國家興亡和宇宙人生的問題。

他年青時讀《後漢書.范滂傳》便曾對母親説,如果將來他做清廉正直甚至為此而死的范滂,母親會同意嗎?母親便説,你可以做范滂,難道我就不可以做范滂媽媽一樣的母親嗎?(註4)

蘇軾年少時已有強烈的正義感和成為忠義之士的氣概,要堅持讀書人的氣節,不畏權勢,言必由衷。他應制科考時所作的〈留侯論〉,也反映出這種氣魄:「古之所謂豪傑之士者,必有過人之節。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鬥,此不足爲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註5)蘇軾認為,被人侮辱拔劍而起與人毆鬥的並非勇者,只有能夠忍一時之氣,處變不驚,臨危不亂,控制得住自己憤怒情緒的人,才是勇者,因為他們有更高遠的抱負和志向。

後來,蘇軾逃過了被誣陷的人生大難,被貶黃州時,所作〈前赤壁賦〉丶〈後赤壁賦〉與〈念奴嬌.赤壁懷古〉,縱論歷史古今,都有這種寬廣的心胸和恢宏的氣魄。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崩雲,驚濤裂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念奴嬌.赤壁懷古〉)(註6)

葉嘉瑩這樣形容蘇軾和他的作品〈念奴嬌.赤壁懷古〉:「我們看蘇東坡不要只看他豪放,要看他忠義的持守、他的政治理想、他在失意挫折之中曠逸的襟懷丶他這兩種修養糅合所造成的一種風格。」(註7)

「蘇東坡詞奇妙的一點是,他本來經過了烏臺詩案,是『魂飛湯火命如雞』,幾乎被處死,經過這樣的憂患被貶謫到黃州來。他內心有他的憂患和悲慨,可是人家寫出來多麼開闊博大的詞,他把自己的悲慨不但是融合在開闊博大的景色之中,而且是融合在古往今來的歷史之中了。這是蘇東坡能造成他曠逸襟懷的另一個原因。就是説,除了《莊子》的道家修養以外,他還有一種歷史上的通觀,他把他自己放在整個大歷史背景之中,不是我一個人的盛衰成敗榮辱,而是古往今來有多少盛衰成敗榮辱。」(註8)

成敗得失,在有限的歷史時空底下,的確難以看得清楚。像蘇軾的另一首詩所講:

「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題西林壁〉)(註9)

在歷史中的個人看不透歷史,除非我們走出有限的時空和個人的局限,從歷史長河中看歷史,才能真正的認識歷史,才能找到自己在歷史中的定位和角色,就如從遠處看廬山,才認識其真面目一樣。

司徒華講「成功不必我在,功成其中有我。」(註10)這句話就有這種恢宏的氣魄。把自己置身於歷史長河之中,而不是計較自己一時一地一人一事的成敗得失,才能正確的看自己和自己的所作所為,並對自己在歷史中的角色有一個公正的評價。

註4:李一冰著:《蘇東坡新傳》(上册)台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20 年 9 月四版四刷,頁 64 至 65。

註5:《蘇東坡選集》頁 29 至 33。

註6:同上,頁 183 至 184。

註7:葉嘉瑩著:《唐宋詞十七講》台北:大塊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3 年 10 月初版一刷,頁 279。

註8:同上書,頁281。

註9:《蘇東坡選集》頁207。

註10:見司徒華:《大江東去.司徒華回憶錄》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11 年初版,頁xvii。司徒華此書命名為「大江東去」,內容分為六個部分,有三個部分題為「多情應笑我」丶「捲起千堆雪」丶「也無風雨」,都用了蘇軾的詞,可見有深厚文化造詣的司徒華也喜歡蘇軾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