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葉子;圖︰NHK】

新冠肺炎肆虐逾年,各國都因此遭受沉重打擊,本於2020年7月舉辦的奧運,亦無奈因疫情延期,相信帶來的經濟效益亦大減,對斥巨資的主辦城市日本東京來說,絕對雪上加霜。為迎接奧運,東京多年前已開始籌備,除了興建全新體育場館,亦在運輸、城市結構方面進行大改造。雖然奧運效益不似預期,但從積極角度,大改造能為日漸老化的東京注入新動力,令她未來能走得更遠,繼續在全球繁榮城市佔一席位。

作為日本首都,東京的旅客與物流駱驛不絕,機場與道路開始不勝負荷。為應對奧運前後大量人群及貨物在各地湧入,政府決定在東京灣建造連接市中心、全長930米的海底隧道,奧運期間為工作人員提供暢通無阻的道路,奧運後則能疏導現有道路流量過高的問題。類近的海底隧道一般要花10年建造,但為趕及奧運前通車,這條隧道建造期僅得4年;為加快工程,工程人員會在陸上完成7件巨型沉管預製組件,再以獨特的海底工程技術,逐一沉放至20米深的海底進行接駁。

隧道工程師以鋼纜將沉管移到接駁位置,沉管上的感應器將位置、斜度等數據傳送至控制室,最後派出潛水員潛至海底測量,確保接駁點誤差在數毫米以內,增加隧道的耐用程度。東京灣海水混濁,海底能見度僅30厘米,4位潛水測量員每天只能出動兩次,每次25分鐘;要在限期前完成接駁,除了技術亦需要運氣。最後一段沉管的接駁難度最高,經過多次調校,接駁位置仍然出現誤差,最終在工程師及潛水測量員通力合作,以及幸運之神眷顧下,接駁順利完成,可以進行後期道路鋪設工程。

除了陸路運輸系統,航運亦是運輸革命的一大重點。2019年全球客運量第5大的羽田機場,過去50年依靠填海發展至今日規模。政府原本預計,奧運年的遊客量會由1,400萬升至2,500萬人次,每天要增加50班國際航班才能應付,令使用量幾乎飽和的羽田機場百上加斤。由於現時的機場跑道十分貼近巨型貨櫃船航道,機場無法繼續以填海擴展,只能增加全新飛行路線,疏導航空交通。

自二戰後,東京市中心上空的橫田空域,控制權由美軍掌握,民航機不能在此空域升降,令羽田機場跑道難以同時全面使用。日本政府最終透過談判,成功爭取橫田空域部分使用權作商業用途,新航道能提高跑道使用率,航班增加不成問題。由於新航道會經過高樓林立的新宿及澀谷,機師要進行試飛訓練,當局亦在跑道前加設雷達,向航機發送無線電波以保安全。

在新航道上,航機會經過東京的地標──東京鐵塔,而這個重要地標,亦換上新裝迎接未來挑戰,下集東京再生再談。

——

港台電視節目《31看世界》(電視雙語廣播,本集於4月14日播出)節目逢星期三晚上9時30分在港台電視31播出。港台網站tv.rthk.hk及流動程式RTHK Screen視像直播及提供節目重溫。www.rthk.hk/tv/dtt31/programme/31seethe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