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馬灣人】

近日馬灣有兩宗事情,一是政府批准新鴻基為馬灣公園二期動工二是民間在工程動工前發現九龍關界石。筆者一直疑問,以保育為名的大興土木,why now and how? 

九龍關借地七英尺

其實,「九龍關」和「九龍關借地七英尺」石碑是稅關遺址的古跡,雖有馬灣鄉委員廿年前加建石框保護,但之後日久失修多時,一直沒有人理會。政府、新鴻基和馬灣鄉委會有什麼行動呢?街坊找古跡辦但沒有正面回應;新鴻基早有發展二期公園的計劃,但未見過它緊張過;馬灣鄉委會雖收取新鴻基名下交通營運公司每月六萬巨款,卻未有出資修葺。

馬灣美經援村

這個連眾多馬灣街坊也未必知道的地方,卻原來有一段歷史。美國美經援會於 1960 年為為村民興建的兩層高徙置房屋。裡面的間格,猶如七層大廈般,廚房在大門側,村民自己搭建「閣仔」,可推想當時漁民家庭子女眾多的情況,但它與美荷樓的命運不同,前者一直被棄置,馬灣島上一字介紹也沒有。當年有什背景呢?颱風襲港致有漁民無家可歸?廿四個徒置房間又怎樣分配?這點有待考證。

新發現

最近民間發現了新「九龍關」石碑,有說石碑應有四,餘下三四仍有待重見之日,但新鴻基會否有興建二期公園前,會為稅關遺址及附近範圍作全面的勘察發掘呢?早兩天馬灣水上巡邏小隊(即一群 Stand Up Paddle 愛好者)又發現了一塊埋在沙中的鎮流碑,印證一段傳說,就是村民曾請高僧作法後,把馬灣急水門改名為汲水門;街坊深度遊覽,又發現了一個猶如圓拱形軍營的建築物,告示說它是由一教會管理,但真正歷史有待查考。

政府新鴻基是完美組合

九龍關借地,代表了鴉片貿易和新界九龍割讓予英國的歷史;美經援村也反映馬灣村民曾受了美國組織恩惠。這些古跡遺址,在回歸前建成的青馬大橋之下,若你是高度效忠特區政府和對中華人民共和國負責的官員,也許會覺得這全是黑歷史,甚至是捏造的騙話,除了把它填海,再無價值;至於前政務官司許仕仁在馬灣發展項目上,受新鴻基高層巨款優待地產商,最後許及新地高層入獄,也是一段馬灣的歷史,如果你是姓郭的,你會想快快草草地履行協議,用最少時間和資源去完成馬灣公園二期,之後早走早著。

Why now? how? 

在這邏輯下,這 20 年以來,「九龍關借地七英尺」石碑一直由得它受風吹雨打,為何政府和新鴻基就選今年四月疫情未過之時,就急急推出聲稱有保育元素的馬灣公園二期工程?這個筆者想不通;至於保育工程怎樣做這個問題,筆者就認為政府和新鴻基一定欠缺維護歷史真相的決心,若視馬灣古跡是黑歷史,又怎會保育好這些石碑呢?另一方面,立法會只餘下一些叫海洋公園開 outlet 之輩,不能期望有議員提出好意見和監察政府了。

一般市民的想法很簡單的,歷史沒有黑白的,但有真假之分。馬灣街坊要替香港好好監察馬灣公園二期的內容和進展,不容古跡與歷史被奪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