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大陸法律學者田飛龍,早前撰文暗批建制派有「忠誠的廢物」,引發建制派不滿;他接受《am 730》專訪時又批評建制派,指香港以往對「愛國者治港」的要求太寬鬆,建制派內部有「兩面派」,部分同時拿國家和西方利益,卻不願在政治鬥爭關鍵時刻挺身而出,「修例風波看到,除了香港警隊,幾乎沒有一個權力機構,公務員的代表人物,能夠真正勇敢站出來」。

田批評,無論是立法會、法院,以至政府很多部門高官,都不敢堅持原則立場,不能夠表現成「堅定的愛國者 」。

田飛龍指,中央在回歸初期,側重支持香港已有制度及已有優勢,即「井水不犯河水」,因為當時認為香港制度與生活方式相對優越,而內地現代化剛剛起步,所以未有客觀條件談融合,這種「寬鬆」的管治安排,是希望香港成為中國與西方之間的「良性平台」,但絕對不是授權香港政府對國家安全不作為,令香港成為「顏色革命基地」。

他指從反修例風波可以看到,「香港是一個不設防的城市」,當時除了香港警隊外,幾乎沒有任何權力機構、公務員代表人物「真正勇敢站出來」,堅持法治的立場,捍衛國家主權安全利益,而且「兩面派」非常多,不敢堅持原則立場,不能夠表現出是「一個堅定的愛國者」,加上香港一直未能完成 23 條立法,最終令中央重新思考、彌補「一國兩制」之前的漏洞,否則香港只會成為西方操縱下新冷戰的棋子。

田飛龍上月初在《明報》撰文,當中一句「中央決心打造的不是橡皮圖章或忠誠的廢物」,引起各界熱議。港區人大代表葉國謙之後直指,對有關言論反感,又質疑「用上這樣的論述,可能別人也會覺得你是『廢柴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