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報》調查報道發現, Facebook 縱容部分國家領導人或政客利用其漏洞誤導公眾或攻擊政敵,而此些情況在中東、蒙古及南美國家特別嚴重。《衛報》就發現,  Facebook 在處理較富裕或者影響力較大國家,如美國、台灣和南韓等的「造假行為」行為的反應,遠比一些較貧窮及小型的非西方國家快。

與十多年前不同,公眾不再依賴傳統媒體得到資訊,而是從社交媒體上讀取資訊。資訊交流也不再是單向傳達,普通網民可在網上發表自己的見解。然而,方便同時也帶來新挑戰;除假新聞外,政權可更易利用社交平台控制言論,甚至「帶風向」。《衞報》檢閱了一份詳述 Facebook 處理 25 個國家、超過 30 個涉「政治操控」行為的指引。

《衛報》指,其中一個 Facebook 被利用作政治工具的手法,是利用虛假帳戶偽造用戶互動 (Engagement) 行為,包括讚好、留言及分享帖文等。 類似手法不但可令影響到政客公眾形象,但同時可影響到 Facebook 的新聞饋送 (Newsfeed) 演算法,影響新聞曝光機會,從而達到「帶風向」的作用。

前員工: Facebook 縱容政客利用平台政策漏洞

有份專門處理 Facebook 「造假行為」的前數據科學家 Sophie Zhang 對《衛報》指:「Facebook 有很多具傷害性的事情一直未被處理,原因只是事件不會構成公關風險。」

她原本任職 Facebook ,但去年 9 月因「表現欠佳」而遭 Facebook 解僱。她在離職前,刊出長達 7,500 字文章,指她發現外國政府多次公然地大規模濫用該平台誤導他們的國民,而 Facebook 根本未有解決此些問題。她指在自己離職當日就發現約  1,700 個與伊拉克有關,被用作操控政治形勢的假帳戶存在。

另外,她也曾發現洪都拉斯總統埃爾南德斯 (Juan Orlando Hernánde) 的職員在 2018 年涉利用數以千計假帳戶增加其專頁帖文曝光率的證據。根據 Facebook 政策,理應每個人只可擁有一個個人帳戶,但政策同時容許用戶可創立多於一個專頁,而這些專頁在帖文留言區看來與同真人帳戶無異,而專頁對帖文的行為,更可影響到 Facebook 演算法。她就發現其中一個埃爾南德斯專頁管理員就同時管理數百個 Faecbook 專頁,而此些專頁則在扮演「真人」用戶。

阿塞拜疆亦有類似情況,當地一個新聞專頁頁內首 301 個留言中,有 294 個是「扮人」的 Facebook 專頁,而這些專門只創立不到一個月,所有專門都設立不多於一年。她對《衛報》透露,她曾在 2019 年 12 月對部門總監 Guy Rosen 指,她被告知公司只會優先調查歐美國家,或者敵對國家的可疑「協調性造假網路 (Coordinated inauthentic behavior)」;Rosen 表明支持該優先次序框架,「我認為這是正確的優先處理方法。」

處理造假帳戶速度不一 部份調查不了了之

雖然類似造假行為可左右各國政局,但《衛報》就發現,  Facebook 在處理較富裕或者影響力較大國家,如美國、台灣和南韓等的「造假行為」行為的反應,遠比一些較貧窮及小型的非西方國家快。

Facebook 內部文件數據顯示,從發現台灣假總統帳戶,到將其封鎖就只花了 11 天時間,但在處理洪都拉斯及阿塞拜疆的造假帳戶前後就共花分別 344 及 426 天。更令人關注的是,Facebook 在發現突尼西亞及蒙古的造假用戶,甚至沒有展開調查,事件至今仍然不了了之。

Facebook 反駁:有積極處理問題 移除過百造假網路

Sophie Zhang 坦言:「 Facebook 根本沒有強大誘因處確這些問題。令他們感驚恐的是,有人將類似情況曝光,並將其炒作。」Facebook 發言人 Liz Bourgeois 回應時反駁:「我們從根本上不同意 Sophie Zhang 對於我們工作重點以及根除濫用行為的論述。」

她續指:「我們有積極地處理這些濫用行為,並因此移除了超過 100 個具協調性的造假網路。」她表示,這些被移除的造假網路來自拉丁美洲、中東、北美及亞太區等,並一再強調他們正繼續不遺餘力地處理問題。

來源:衛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