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自由是免於被剝奪資產的自由
打從《窮爸爸富爸爸》出版,財務自由的概念一直深入民心,追求者眾,更甚美女。不必讀過這系列暢銷書的都知道,《窮》所指的財務自由,是被動收入足以支撐日常生活開支,不需為錢工作。「夠錢退休」是也。
然而《窮》寫得再好,畢竟是 1997 年的書,而且以美國為背景,到了今天,僅僅抓著「夠錢退休」這個概念,恐怕已經不足以一勞永逸。財務自由必須被重新定義,多包含兩個層面。
你管分子 我管分母
首先,所謂夠「錢」退休,指的自然是美元。然而,當你努力賺得自以為足夠退休的「錢」,徐徐老去,美元的購買力恐怕已經貶值到不知甚麼地步了。私人財產保障固然是資本主義和自由社會的基石,但即使連政府都不能侵吞你的美元,別忘了,你所受的保障只是分子而已,而政府和議會控制的卻是分母。這就像某些公司大股東,在小股東沒法購買的情況下大量增發新股,溝淡小股東利益,非常屈機。
如果我跟你玩遊戲,你的目標是製造一個盡量大的數字,你可以隨便說一個數字用作分子,然後我會說一個數字用作分母,小學生都知道搵笨。偏偏,這正是現代貨幣理論(MMT)的基礎,而大部分成年人意識不到自己一生都被逼玩這個遊戲。遠的不說,單是拜登剛推出的紓困案,就印出一萬九千億美元。數字太大沒概念?那是接近比特幣市值的兩倍。相比之下,比特幣真的有資格稱為泡沫嗎?
因此,財務自由需要附帶第二重意義,「不被濫發鈔票的自由」。為甚麼 Bitcoin 兌美元不斷升值?事實是,美元兌 Bitcoin 不斷貶值。Bitcoin 的所有持份者都知道而且能夠證明資產的總量,即「分母」,每約十分鐘增加 6.25,增速每四年減半,而最終不會超過二千一百萬,保障其不被濫發的自由。
終極的財務自由
量化寬鬆以印鈔票的方式變相從人民甚至全世界的口袋拿錢用,畢竟還是逐步發生的,很多時,政權卻會使用更粗暴的方式,肆意凍結公民資產。就以本地為例,星火同盟、好鄰舍北區教會、黎智英、許智峯一家等等,全部被凍結資產,類似例子眾多,不能盡錄。
以上所列的個案有一個共同點:還沒有一個被定罪。政權手持此等未審先罰的好用具,連法庭手令都不用就能凍結公民一生資產,壓制反對聲音,顯然沒有不用的理由;更何況,國安惡法實施後,對政府賦予了更大權力,輕鬆凍結更多人的更多資產,凍資個案必定陸續有來。
別誤會我以為外國月亮比較圓,我很清楚,以經濟規模逼令金融企業配合凍結眼中釘資產,美國才是大師兄。2010 年,美國政府發功,全面封殺 Wikileaks 資產和財政來源,連瑞士的銀行都配合找出說法凍結阿桑奇帳號,美國的企業更不用說,Amazon 停止提供 AWS 雲端服務,Paypal 凍結 Wikileaks 帳號,Visa、Master 等拒絕處理相關往來。
然而本身讀數學與物理的公民黑客阿桑奇又怎會束手就範?窮則變,Wikileaks 轉戰 Bitcoin,其後在 Twitter 公開多謝美國政府封殺,逼出五百多倍的回報。慢著,致謝推特發於 2017 年,當時 Bitcoin 兌五千多美元,時至今日,Wikileaks 的回報是五千多倍才對。面對國際級的全面財務封殺,Wikileaks 積極尋找答案;香港人,還要把自己困在本地銀行體系,任人宰割麼?
終極的財務自由,是免於被剝奪資產的自由。
My deepest thanks to the US government, Senator McCain and Senator Lieberman for pushing Visa, MasterCard, Payal, AmEx, Mooneybookers, et al, into erecting an illegal banking blockade against @WikiLeaks starting in 2010. It caused us to invest in Bitcoin -- with > 50000% return. pic.twitter.com/9i8D69yxLC
— Defend Assange Campaign (@DefendAssange) October 14, 2017
原刊於 2021 年 4 月 6 日《蘋果日報》專欄〈#decentralizehk〉
作者網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