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到芬蘭修讀教育課程,被安排拜訪當地學校,首先參觀的幼稚園位於赫爾辛基周邊的住宅區。

事前大安旨意,沒有仔細看地圖,拿著十三個字母長的芬蘭語街名,便上了巴士。一落車開手機,按幾下便後悔了,因為訊號很弱,下載地圖不果。

一個人站在陌生的街上,唯一記得是目的地就在十分鐘路程之內。於是不知所措的亂走,祈求自己會誤打誤撞找到那條十三字母街道。

走了幾分鐘,快要遲到了,越來越慌張。此時卻出現一輛正在慢駛的汽車,於是硬著頭皮把車截停,冒昧問路。

司機是一位媽媽,後座坐著一位三、四歲的女孩。

媽媽打開車窗,看看我手裏的地址,歉意地搖頭,然後她看了手錶一看便說:

“Get in the car! Let’s find it together!”

萬分感激,我立即跳進車廂。

媽媽繼續慢駛,在內街兜了約五分鐘,十三字母街名突然出現眼前,我倆一起興奮大叫 ”There!”

街道比街名短,幾秒之後,車停在幼稚園大閘前,時間剛剛好。

在道別前我先道歉,因為我的冒失可能耽誤了她孩子的上學時間。

芬蘭媽媽的回應很深刻:

“Don’t worry! School is important, but this is important too! That was also school for her!”

真的呢。

正因為媽媽沒有只掃門前雪,才能為女兒種出守望相助的一課。

真正的教育並不在那朝令夕改的制度與政策裏;最好的教育往往就在人與人之間、就在生活之中。

相信教育的人自然會明白,所謂「學校」,其實可有可無,因為「學校」理應無處不在。

原刊於作者 Facebook 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