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立法會不過抄襲澳葡政府「垃圾會」而已
【文:家興(自由撰稿人)】
政制改革塵埃落定,從人大委員一片「歡呼拍掌」聲中通過,而當中名義為「香港」的代表,就只有「雙譚」之流。這次的一刀切,儼如將三個選舉制度直接廢除,包括剔除區議會代表於特首選委之外、改組立法會及行政長官選舉,可謂令中共能夠「高枕無憂」。然而,所謂改組立法會,實行這套「4、3、2」新制,不過抄襲澳葡殖民政府制度而已。
這套揉合委任、間接及直接成份的選舉制度,始於 1976 年葡萄牙殖民地年代,當時的分佈較為平均,17 席立法會議席中,大約是委任、間接及直接選舉各佔三分之一,而澳葡政府移交主權到中共後,澳門亦一直沿用,唯一不同的是,三者比例有所改變,直選產生的議席佔 42%、而間選及委任的分別為 37% 及 21%。相比如今人大提出最新的立法會選舉制度,40 席選委會議席形同委任,比例上還要多澳門立法會多 1 倍 (44%),而直選議席只為澳門的一半。所以建制政團、政府官媒吹噓的完美選舉制度,不過是澳葡政府的舊酒新瓶,時光倒流 40 載。
澳門立法會素有「垃圾會」之稱,據英國廣播公司 2017 年專題報導(特別一提,當時負責記者為何桂藍小姐),自颱風「天鴿」襲澳後,澳門政府的庸碌無能是一覽無遺。當一般研究認為,管治危機會對反對派的選情較有利之制,其實在澳門亦不然。因為長期以博彩、旅遊維生的澳門,在經濟麻痺下,人民普遍關心民生、經濟等議題,引述 2016 年港大民意調查發現,關心政治議題的澳門人,不足 2%,再加上,其實在澳的民主派與建制派的分野不大,對政府一樣是可以批評得體無完膚,足見政治在他們心中地位,真正「輕於鴻毛」。
值得留意的是,澳門政府一直奉行「行政主導」制,特首地位的確「超然」,主要官員不單不用向立法會負責,充其量只須列席,議員亦無權過問政府的財政審批,更遑論個人提議案的權力。難怪幾年前,澳門民主派議員蘇嘉豪在議會中提起「垃圾會」一事,會引起其他議員的不滿,因為真的戳中痛處了。若然中共依樣畫葫蘆的話,相信香港立法會在改制後,將會減少要求官員需要出席,而且重大財政議案如「明日大嶼」等,亦不必再等待這些「橡皮圖章」舉手審批,畢竟由「忠誠廢物」們控制的議會流會,也是相當尷尬的。
一國兩制的扭曲變形,在此不贅,所謂「政改五部曲」,都是那些年中央與香港市民開的一個無傷大雅之玩笑。如今「新時代」大洗牌後,未來的立法會,相信一般市民都不會加諸理會,代議政制在香港,亦已名存實亡。
雖然如此,自上年起於多個屋苑如麗晶花園、杏花邨等改選業委會的結果,卻令人非常可喜。因為居民能夠真正為自己的居所選擇適合的代表,甚至透過自身的參與,改善過往建制政團掌控業委會為選舉機器、歛財工具的頹風,亦加強了在物色維修、物業管理及清潔等承辦商的透明度,減少圍標的情況。即使在政治何等敗壞的情況下,香港人仍然能爭取一席發揮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