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肺炎(COVID-19)大流行,影響許多人心理健康。有人擔心在最極端情況下,封閉措施造成抑鬱等精神問題,或致自殺率上升。不過,最新刊於《刺針精神病學》的初步數據顯示,疫情早期數個月,21 個國家自殺率無上升,甚至有部份地區下跌;專家認為,封城措施等造成的抑鬱焦慮,並未轉成實質自殺行動,惟不應掉以輕心。

墨爾本大學精神健康系教授 Jane Pirkis 的團隊,在網絡分析 2019 年 1 月 1 日至 2020 年 7 月 31 日關鍵字「自殺」、「死因」等出現頻率,再結合 21 個國家同期實時自殺數據製作趨勢模型。

21 個國家中有 16 個為高收入國家如美國、澳洲與加拿大, 5 個為高中收入(upper-middle income),包括巴西、智利與墨西哥;如相關國家或當中個別地區有更長時間可用自殺數據,團隊亦有分析。

日本、維也納、波多黎各自殺率升

最終團隊發現,期間絕大部份國家的自殺率,統計學上均有下跌或無改變。團隊指,是次發現與過去同類研究的結論吻合,部份是因為這些研究都用同一批數據,但是次團隊在更多國家與地區都發現自殺率不變或下跌,令人更有信心這些趨勢發現是正常的。

多個國家及地區中,唯獨日本、維也納及波多黎各的自殺率,在延長至 2020 年 10 月 31 日的研究期間呈上升趨勢。團隊解釋,當中可能有一些背景因素影響,例如日本在疫情期間有數個名人自殺,對民眾構成心理影響;而波多黎各自 2006 年起出現嚴重經濟衰退,經濟壓力可能加劇壓力,令人更有自殺傾向。

負面情緒未轉化成自殺行為

疫情期間自殺率不變或下跌,可能有多個因素影響。團隊認為,雖然封城、居家令等令人更焦慮與抑鬱,但這些負面情緒並無實際轉化成自殺,國家、社區組織都對這類精神健康威脅作迅速反應,阻止民眾自殺率上升。此外,疫情也為人帶來建立關係的新方式,家庭花更多時間彼此互動,都有助舒緩問題。

團隊提醒,隨著 COVID-19 大流行持續,心理健康仍長期受壓,需要保持警惕並做好應對準備。尤其現時很多經濟補助措施即將完結,與 COVID-19 相關的自殺潛在影響可能尚未浮現。

來源:
Pirkis, J., John, A., Shin, S. & et al. (2021). Suicide trends in the early months of the COVID-19 pandemic: an interrupted time-series analysis of preliminary data from 21 countries. The Lancet Psychiatry. doi: 10.1016/S2215-0366(21)00091-2

文/Alan Ch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