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本港爆發武漢肺炎疫情以來,醫管局曾暫停,或減少多項非緊急服務。醫管局聯網服務總監楊諦岡今日(14 日)指,疫情期間曾新增 7 項公私營協作計劃,即「外判」服務予私營機構,涉及金額共 3000 萬元,服務約 1600 人次,未來亦會續推行病人放射治療、骨科手術及乳癌手術三項計劃。而普通科門診公私營協作計劃,亦會擴展至骨科覆診,以整合病人覆診次數及藥物。

公私營協作計劃是醫管局用以「外判」服務予私營醫療機構,或私家醫生的計劃,例如自 2014 年,局方便把部分慢性病「三高病人」,外判到私家醫生診所定期覆診,每年可覆診 10 次。而疫情期間,醫管局另外開展多項公私營協作計劃,包括初生嬰兒黃疸治療、剖腹分娩、乳癌手術、胃鏡檢查等共 7 項服務。楊諦岡指,截至今年 3 月,2020 至 21 年度計劃涉及金額共約 3000 萬,接受服務的人次為 1593,平均每人次獲津貼 18800 元。

楊諦岡表示,未來會將癌症病人放射治療、骨科手術,及乳癌手術三項計劃繼續推行,以確保這些應急或必須的服務在緊急情況下不會受影響,但例如膀胱鏡檢查及胃鏡檢查等服務則會在今年六月完結。他又解釋,以乳癌手術為例,私家醫院現時已可分擔 8% 至 9% 公立醫院服務。

楊諦岡亦提到,普通科門診公私營協作計劃現時約有 4 萬人參加,當中約有 5 千人有定期在骨科覆診,因此決定將協作計劃擴展至骨科服務,方便病人毋需往返專科及普通科門診覆診,醫生亦可整合病人覆診次數及藥物,提供一站式照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