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與他們的距離》:當「惡」是唯一的選擇,你的選擇是?
《惡與他們的距離 There is no evil》是一部特別的電影,特別在,它是一部伊朗電影;特別在,它助導演奪得 2020 柏林影展最高榮譽金熊獎;特別在,導演也因為拍電影而被國家起訴入獄。在電影開播之前,有幸聽到片商代表分享了少許關於電影背後故事,主要關於導演如何在禁拍令下完成《惡與他們的距離》的製作,其精彩度不下於一部真正的電影。到底是怎樣一部電影能驅使國家將導演逮捕?到底是怎麼一部電影才能使導演冒著「禁拍令」也要完成?這部電影,就是《惡與他們的距離》。
《惡與他們的距離》以伊朗的死刑法作為故事背景,並以四個短篇故事,敘述在不同角度、不同角色之下死刑法的影響。伊朗作為全球動用死刑比例最高的國家,導演將焦點反而集中在施刑者身上,道出施刑者的無奈及行刑前後的故事。導演充分發揮了短篇故事的可塑性,讓每篇的主角都有著不同身份背景,全面地表達出動用死刑的深遠影響。
故事乍聽起來寫實,但作為金熊獎得獎作品,可見它的精彩程度亦相當高。令我個人感到驚訝的是,電影的四個短篇故事其實內容相當簡單,但因為每個故事的角色矛盾相當引人入勝,所以即使全片達一百五十多分鐘長,但完全不會令觀眾感到疲倦。簡單來說,導演就是一個擅長說故事的高手。
提到各個故事的精彩之處,我認為當中最成功的,是導演在每一篇故事的懸念設置相當出色。以故事一「There is no evil」為例,故事看似平淡,但導演卻在平常的畫面中刻意從細節中注入了一份隱然的不安,令觀眾不期然地期待著到底普通的日常生活中隱藏著什麼的暗湧。而隨著故事接近結尾,那道暗湧濤然湧現,讓電影最後一分鐘帶來了莫大的震撼。從刻意的平淡到陡然的震撼,當時的我才意識到,嗯,這才是第一個故事而已。
關於死刑,其實導演可以大灑感動,也可以大義凜然說道理,但導演卻選了一個最困難的方法,就是用一個簡單的故事去表現最震撼的信息。這方法只要稍有失誤,就會令觀眾看得莫名其妙,或覺得故事「不過這樣而已」。可是,《惡與他們的距離》卻成功了,每個故事再簡單,但吸引性卻絲毫不減,而且對死刑的批判同樣深刻而全面。
「惡與他們的距離」,這是一個我覺得取得相當出色的片名。殺人是「惡」,「他們卻是被迫接近『惡』的人民。國家定下了死刑,卻強迫人民負責動用死刑,將「惡」留給本來雙手淨潔的人民,就如片中各個主角都面對著不能選擇的「惡」。那麼,到底誰才是真正的「惡」?
《惡與他們的距離》是一部精彩而震撼的電影,即使香港沒有死刑,但仍然可以令我看得身同感受。無論從電影的故事性、深度、主題或表現方式,我都覺得電影屬上佳的水平,絕對值得讓更多人欣賞和留意。
作者 Facebook / IG:popcornmovie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