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獲柏林影展金熊獎 導演因拍片入獄 伊朗禁片《惡與他們的距離》 香港上映
如今生活於極權之下,對他人曾經歷或現正經歷的壓迫與苦難,都特別容易代入並產生共鳴。上週看以納粹德國及司法醜聞「德雷爾法案」為題材的《被消失的公義》,眼見被納粹黨衛軍槍殺的無辜市民、「德雷爾法案」惡法下受害者家屬的憤怒、Fabrizio Collini 窮一生追求公義......總會不禁聯想到香港現時的處境。繼《被消失的公義》之後,4 月 29 日又將上映一套與極權相關的伊朗禁片《惡與他們的距離》 (THERE IS NO EVIL)。
《惡與他們的距離》是第 70 屆柏林影展金熊獎得獎電影,由現年 49 歲的伊朗異見導演穆罕默德・拉素羅夫 (Mohammad Rasoulof) 執導。故事講述與伊朗死刑有關的四個故事,主角既有劊子手,亦有受害者家屬。電影呈現了四個平凡人與惡的距離︰擁有美滿家庭的中年人、初次執行死刑的新兵、準備與女友慶祝生日的青年以及歸隱田園的老醫生,四人面對道德掙扎,作出各自的抉擇。面對極權,每天被無力感籠罩的普通人,真的可以堅持那最後一份信念嗎?
拉穌羅夫雖憑《惡與他們的距離》獲得柏林影展最高榮譽,但當時他無法親自抵柏林影展,由其女兒 Baran 及製片 Farzad Pak 代領。
拉穌羅夫於2019年遭當地政府以「反建制宣傳」(propaganda against the system)判處一年有期徒刑,其護照更早於2017年就被政府沒收,不得出境,並且禁止拍攝「反政權」電影 20 年。《惡與他們的距離》亦是秘密進行拍攝。製片 Farzad Pak 致辭時表示,此電影為避政治壓逼,要在室內、或晚間、或於偏遠地方拍攝,演員與工作人員也因這部電影陷入生命危險。
歐洲電影學院主席、《柏林蒼穹下》導演 Wim Wenders 亦曾形容拉穌羅夫是「一個不斷告訴我們現實鮮為人知一面的藝術家」。Wenders 認為《惡與他們的距離》深刻呈現了人類處於極端情況下的狀態,而那些極端情況沒有任何人應該面對。他說:「我們需要像穆罕默德.拉穌羅夫這樣的聲音,捍衛人權、自由與尊嚴。」
拉穌羅夫的作品包括《再見伊朗》,講述維權女律師遭政府吊銷牌照後的經歷;《不滅的真相》則以1995年伊朗政府秘密策劃暗殺21個作家與記者為故事背景;《就算世界與我為敵》道出伊朗社會的壓迫。
外境很壞,紅線處處,但或許正因如此,我們更需要像穆罕默德.拉穌羅夫般的創作者,勇於打破限制,在壓迫下堅持發聲,設法拍出一部好電影,讓世界看見香港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