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在6月公布的調查,超過八成半的受訪教師對個人教學、教育專業自主、香港教育發展及政府的信心等,均為負面或極負面。這些壓力自然與教育局及政界頻頻「出手」有關。面對恐懼,我們應勇於直視恐懼的本身,只有當我們掌握恐懼中的不確定性,才能因時制宜。同理,無論視內地為競爭對手或合作夥伴,也應該知悉內地的行事邏輯。

《紅天鵝》作者、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創辦人韓博天(Sebastian Heilmann)認為,中國共產黨善用「游擊式的政策制定」(Guerrilla-style Policy-making) ,即推行全國的政策,往往從一個小區的非常規措施開始。若要了解香港教育的走向,或許可以從另一個可以比較的澳門「特別行政區」開始。


建立「青少年愛國愛港教育基地」?

2020年12月,澳門首個「青少年愛國愛澳教育基地」開幕於澳門回歸賀禮館內,當中由澳門教育暨青年局主辦、中國國家博物館承辦的「根繫中華——青少年愛國愛澳教育基地常設教育展」亦同時啟用。本次展覽精選約300張圖片,33件館藏文物仿製品及13個多媒體,分為「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中國人民的救亡圖存」和「舉世矚目的現代化成就」三個部分,旨在加深澳門青少年認識中華傳統文化、《憲法》與《基本法》等。

作為港澳首個由政府營運,並標明為「愛國教育基地」的地點,令人聯想到內地的「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簡稱「基地」)」。中共中央宣傳部早於1994年擬定《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這些基地通常以「近代中國遭受帝國主義侵略」、「中國人民反抗侵略」、「現代中國人民革命鬥爭」及「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為主題,旨在善用具有特殊歷史意義的地點,向人民群眾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截至2019年9月,全國共有473個「基地」,廣東省則有12個,例如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園、毛澤東同志主辦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等;在臺灣、香港、澳門均未有這些基地。在中宣部公布的四批「基地」名單中,「革命基地」與「紅色地標」自然位列其中,而一些地區性的博物館亦會包括在內。這次在澳門新建的「基地」,極有可能在下次名單中納入其中,彰顯「一國」以示「港澳不例外」。

如果香港須要建立一個「愛國愛港教育基地」,有幾個可用的地點,例如是馬會斥資並由西九管理局營運的故宮博物館,民政局轄下、正值翻新的香港歷史博物館常設展覽,及民政局擁有、新世界發展營運的青年廣場。其中最有可能「被改造」的,自然是香港歷史博物館常設展覽。運作近二十年前的「香港故事」,未有刻意以「愛國主義」史觀策展,與內地重點博物館的常設展覽形成鮮明對比。這次翻新的機會,或許會令「香港故事」改頭換面。


國家教育部與香港合編中史科教材?

早於2016年,正當香港準備將中國歷史科列為必修科的同時,時任澳門特首崔世安宣布澳門中學生將於2019/2020年度,全面使用由教青局與教育部直屬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合編中史科專用教材(簡稱「人教版」)。雖然強制要求中學轉用人教版教材違反澳門《基本法》第122條「各類學校可以繼續從澳門特別行政區以外招聘教職員和選用教材」,但據一些澳門教師表示,教青局長已親自到多間中學推銷教材。

在2020年歷史科試題爭議時,香港教育局長楊潤雄回覆立法會議員書面質詢時表示,現時局方設立課本評審制度為教科書質素把關,出版社及作者在符合課程宗旨、目標及相關指引的大前提下,可編寫不同深淺、表述形式及教學策略的內容,供教師選擇。楊局長直言若統一全港學校的中史課本,「恐怕未必切合本地需要」。現時在中史科的出版市場有五間出版社競爭:

出版社名稱 成立年份 公司註冊編號
現代教育研究社有限公司 1960年 0006104
香港教育圖書有限公司
(商務印書館全資附屬機構)
1979年 2875370
雅集出版社有限公司 1979年 0069274
齡記出版有限公司 1982年 0107935
導師出版社有限公司 1994年 0495245
香港中國歷史科教科書市場的參與出版社

近年的爭議中,確有一些出版社將不實內容付之梨棗,但整體而言爭議甚少發生於出版社身上。加上,全港約有500間中學,不同出版社只能瓜分這個市場 — 據一些老師反映,「教圖」及「現代」幾乎佔據了主要的主場。就算人民教育出版社不與官方合作,改與本地出版社合作,是否有利該出版社爭取更多學校選用,恐怕是未知之數。


加強內地教師來港視察交流?

早於2008/2009學年,港澳在國家教育部支持下,各自推出內地教師到特區的交流計劃。根據澳門教青局資料,「內地優秀教師來澳交流計劃」平均每年20多名內地教師前往不同學校開展教學交流和指導工作,涵蓋幼、小、中各個教育階段,涉及中文、數學、歷史、地理、資訊科技、綜合科學、視覺藝術等多個學習領域和學科。內地教師並不會直接參與前線教學工作,其主要工作係協助學校建立校本教研機制和推動教研交流,並組織澳門與不同地方教師的專業交流和互訪等活動。

香港方面,「內地與香港教師交流及協作計劃」雖然由中、小學中國語文及數學科擴展至學前教育的音、體、藝範疇,但根據2020年《小學概覽》,只有數間小學提及參加計劃。至於2020/21學年的計劃旨在促進內地與香港幼稚園教師在設計和推行音樂、視覺藝術等活動方面的交流及協作。香港的實施情況與澳門雷同,但規模卻相形見拙。現時香港的內地教師為數不多,未來會否如澳門一樣擴大計劃,也有可能發生。


澳門在推動兩地融合方面,堪稱「一國兩制示範區」,早於2009年便成功為基本法廿三條立法,其次最近連淘寶「國內包郵」也涵蓋澳門在內。早前傳出2021年將整頓「三座大山」,即香港的司法界、教育界和社福界。教育界作為矛頭之一,實應有更強的心理準備,否則在多難之秋,堅持教育專業自主、作育英才,實在挑戰殊多。

作者網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