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機會強烈譴責《蘋果》用「武肺」一詞 稱保留追究權利
平機會周四 (15/4) 發聲明,強烈譴責《蘋果日報》引述平機會回應「疫苗氣泡」的報道時,引用該會日前一份公開聲明時,加入「武肺」字眼形容 COVID-19 疫情,並批評「蘋果日報及香港的極少數其他人士卻不理會世界衞生組織的決定,繼續使用此一污名化的標籤」。
平機會認為, 「武漢肺炎」是污名化的標籤,又指世衞將今次疫症正式命名為「2019 冠狀病毒病 (COVID-19) 」後,所有其他名稱包括武漢肺炎就再沒有繼續使用的需要,應該立即停用,稱會產生污名化的效果,製造歧視、分裂及仇恨,特別是現在西方國家目前有仇視亞裔,甚至作出暴力行為,希望傳媒及各界亦停止採用分化性或歧視性的語言。
平機會稱對《蘋果》的錯誤引述予以強烈譴責,並保留一切追究的權利。
《蘋果》則引述記協主席楊健興,指如傳媒是談及目前肺炎情況而寫武漢肺炎,則不應被視為「污名化」,因相關詞語已是約定俗成,「好多人都講緊而唔覺得有咩問題,亦唔係冇事實根據,世衞去中國都係去武漢嘅街市調查」。他又認為如平機會認為武漢肺炎一詞違反任何平機會條例,應說明清楚,另外如發現傳媒或官員使用「日本腦炎」、「伊波拉病毒」和「非洲豬瘟」等字眼,該會都應譴責其「污名化」,否則就等同雙重標準。
食衞局局長陳肇始去年亦曾數次以「英國病毒」稱呼當時於英國首度發現的變種病毒株,但未有就此道歉,食衛局甚至稱「對有個別傳媒指局方將病毒株命名為『英國變種病毒』有欠公允深表遺憾」。此後首度於南非發現的變種病毒株,當局與親中媒體也有稱之為「南非變種病毒株」。
本港《蘋果日報》、《852 郵報》與《立場新聞》,在報道疫情時有使用「武漢肺炎」字眼。在台灣不少傳媒包括中央社、自由時報,甚至是當地科學新聞網站「泛科學」也是使用「武漢肺炎」形容疫情。
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與同系名譽助理教授龍振邦去年也有在《明報》撰文,指致病冠狀病毒 SARS-CoV-2 是「中國人劣質文化產物」,又認為民間及媒體可以使用「武漢肺炎」字眼方便溝通,更指「中國人完全忘記沙士教訓」,十多年後,沙士 3.0 定必出現。不過該文章最終被撤回,二人稱作為科學家終身追求科學真理,從來無意捲入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