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就是希望 — 8.18 案判刑、Self-care、去留考量、世界與香港
8.18 案判刑。一剎那念頭飄過:2019 年 8 月 18 日我在哪裡?
原來我喺紐約一個聲援香港的遊行,同場有楊岳橋同郭榮鏗。
記憶中,佢地咁啱前後要代表立法會出席美國一個論壇,同美方官員會面,席間有葉劉。
喺遊行隊伍經過紐約 Brooklyn 橋的路途中,同 AY & Dennis Kwok 拎住塊示威 banner,交流咗幾句。依家回望,所有事情都係十分 surreal。遊行隊伍到達終點站時,主辦方指要拍片,以等在香港的抗爭手足見到全球聲援的畫面。
依家 Dennis 移居加拿大,想必心情十分複雜;AY 成為 47 人之一,出獄未知歸期。
然後在香港參與遊行的人,李卓人入獄。憶起雨傘運動後,對方在我低落時一個短訊問候,至今仍十分感激。
和何秀蘭在雨傘運動期間曾無意地短兵相接。2017 年短暫入獄前,我在立法會走廊和對方致歉,互相落淚,前事盡泯。
17 年保釋外出後,長毛指我活出佛家的積極性,甚好。然後憶起對方叫我博士論文寫雨傘運動,同屌鳩我地成日唔自我檢討,就會俾人檢討(my interpretation)。
呢半年自身狀態,同唔少人一樣,都係浮浮沉沉,不過每次跌低起身,都比上次好少少,咁人係有適應能力,只不過需要時間,亦都需要方向。2021 年頭,覺得今年甚艱難。1 月 6 號,47 人警署預約被捕,已經唔知點捱到年尾考博士口試。現在是 4 月中,日子難過,但日子如梭。
中間有太多無所適從的無力感和內疚自責,不過都係人生的一部分,既要一齊面對,亦要面對自己。咁多嘢都死唔去,我都唔會輕易咁死。人仍在生,身軀仍可勉強聽其使喚,就是一種希望和動力。
近排最常同自己講嘅說話係:「你已經做得好好,盡咗力,唔好急。」、「唔好放棄。」、「加油,慢慢嚟。」,然後近來有個常用以提醒自己的座右銘,同大家分享下,就是:「在最壞的時代,要做最好的自己。」念兹在兹,時局愈壞,愈要奮發圖強;能力不足,就慢慢增長;能力充足,就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可以 take risk,衡量完就去馬;要休息,就休息。
近來發現,原來我係一個有信仰或幾需要信仰的人。近年所有人生的重大決定,都有信仰的軌跡,當下未必經常察覺,回望卻發覺無處不在。但人還是要好好努力,才能活出信仰的價值和意義。
我依家最記掛的是 Margaret 的麵包,同喺佢 office 被對方咄咄逼問,問我依家就某議題有咩諗法,哈哈(無諗法,求其答 xd)。2018 年年尾,佢喺電郵寫道:Work hard, reflect, and keep well! It would be lovely to see you when you are back。我依家開始有啲 reflection,可以同佢報告下。不過佢咁嚴厲,都係諗下先。我最記得佢寫過一封信俾我,叫我第時考慮幫我的朋友寫側記,由我的角度去講返他人的故事,佢覺得會好睇。我至今未忘。
返唔返到香港,唔完全由我話事,當然抉擇的自由部分是在自己手上。但抉擇的前提是要能夠面對內心的恐懼和(無)意義感,還有對得起要照顧的人。
每個人都未必想坐監,但有時唔到你決定,而在不同的人生階段和組合,可以承擔的成本都各自不同。去留的問題,可作思考,但過度爭論,有時有點可惜。
如果可以返香港,我會返去,之不過係要問自己預備好要返去坐監未,坐幾耐,大陸監定香港監,有無政治意義?或人在外似有選擇時,依家係咪最適合坐監的時候?
或許坐監不是最關鍵的問題, 因為做得香港人或要做香港人,大家可能都難免牢獄相見。問題只是什麼時候坐,為了什麼坐,坐多久和坐哪裡?身後事、身邊人的資源需要,安頓好沒有?
如果不在牢獄,就幹點其他有用、有意義的事情,盡量維繫自己的心情和內心平靜,能愉快時愉快,要悲傷時悲傷,盡量做回一個人。
如果沒有人願意承擔坐牢的位置,運動就走不下去了。但如果牢獄外沒有人,運動也就沒有人承托。
去留的爭論,掩蓋了真正的命題:為了香港,我們願意做什麼?在各自的位置,又能夠做什麼?
於我而言,香港不是中国的,香港是世界的。千多平方公里的香港,是我成長的地方,但與香港小島相連結的世界,同樣是孕育小島生成的重要環境支柱。
香港牢獄內外皆需要人,香港海內外同樣需要人,才可以合力拯救一個曾經出現但尚未完成的香港。
香港未來半年的在地抗爭,政治審判、白票/杯葛運動,都會影響國際輿論,左右政治制裁及新的對中政策,包括如何處理假立法會新七十席當選人及特首選委會成員,加劇愛國建制商界聯盟的互鬥分裂,也會左右習近平明年連任、中共內部權鬥、新疆議題發酵和全球杯葛 2022 年冬季奧運會。尚未計海峽危機和在重組的全球經濟科技貿易供應鍊,板塊屢屢在移動,不停在變化。
香港的抗爭運動,是會繼續推動全球軌跡,影響各地在重塑的對中政策,開出一條不同的未來路徑。
如同阿藍所言,政治行動會帶來不確定性,持續衝擊看似僵化的現狀,開創不一樣的未來和視野,創造政治機會。
可以預見年底的假選舉,派 A4 紙也可能會被捕,藝術抗議或許也是擦邊球。做還是不做,不容易回答。
但我的一個想法是,只要我們願意同行,無論身在何方,我們都有位置可以一起同行。如何感覺是在互相同行陪伴,當然是挑戰,不是易事。但我人雖然不在香港,但香港就在我心中,在一呼一吸之間。加油,共勉,有燈就有人,前仆後繼,我們就是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