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藝術中心《林穴:回顧展》:隱系藝術家的平行創意宇宙
普普藝術家Andy Warhol名言:「每個人可以成名十五分鐘。」不再新鮮,但這句老話無可否認像神預言,準確預視傳播方式愈多元及快捷的新世代,人們愈渴求表達自我、爭取曝光及迷戀讚美,將成主宰世界的新勢力,不容迴避。
偏偏任人間再喧鬧,世上始終有人堅拒以外在包裝換取肯定,亦毫不在乎所做之事會否獲得掌聲,香港已故藝術家林穴就是一例。終其一生,林穴無意依附任何潮流求取功名,只愛潛身於自然,專注創作。他的低調,為畫作注入天然質樸的真情,使其人與畫均成藝壇中謎樣卻無可取代的要角,默默地滋養無數觀者的心靈。跟藝術家淵源甚深的香港藝術中心,將於4月為其策劃一場回顧個展,跟公眾分享故人對萬物與生活的熱情。
第一謎團:洪通給林穴的藝術啟發
「對普遍香港人來說,『林穴』或是陌生名字,但對香港藝術中心(下簡稱藝術中心)仝人,他卻是我們談論香港藝術及香港經驗,不可繞過的重要人物。」藝術中心總幹事林淑儀(Connie)及助理策劃經理張瀞尹(Jing)同聲肯定林穴的藝術成就與地位。
去年七月盛夏,藝壇傳出林穴以52歲之齡英年早逝的消息後,除了與他長期合作的安全口畫廊以官方身分向業界證實資訊,藝術中心亦有於 Facebook 上主動發文悼念其離世,並形容對方是「自學成才」的本地藝術家,字裡行間帶出雙方淵源與對藝術家逝世的遺憾。「誠如大家認知,林穴素來不是社交型的藝術家,也未曾接受過學院式的藝術訓練,所以本身從事裱畫、後當上全職畫家的他,生活及藝術圈子較簡單,就是專注個人創作,也少出入藝術場合。何以他會跟藝術中心結緣?這始於1990年一場在藝術中心舉行的《洪通畫展》。」Connie解說起林穴畫涯中的第一個謎團。
講起台灣「鄉土/素人畫家」洪通,他堪稱1970年代以來最為當地民眾熟知的畫家。少年時,洪通未曾接受正統的藝術教育,還得為生計在台南北門鄉南鯤鯓的貧瘠漁村及鹹土之上,天天辛勞工作以糊口及養家,唯他天性愛自然及富創意,加上有傳受50歲某場大病癒所感悟,他開始不謀生計地自學繪畫,從歌仔戲、布袋戲、民間傳說或日常點滴中汲取靈感,沒日沒夜地在家邊唱歌邊瘋狂繪畫,創作用具、畫作線條、構圖到用色,均跳脫常規、色彩斑斕,加上他「愛畫如子」不肯賣畫,討厭媒體追逐,害怕「子孫」散佚不可團聚,引致生活貧困,卻又樂在其中,於是漸為各界關注。
洪通的奇行與佳作,成為台灣畫史的經典社會象徵及傳奇,也撼動當年到藝術中心觀展的林穴的心思。話說林穴五歲時從福建移居香港後,常跑到居所附近的城門郊野公園玩耍遊樂,並愛上遊山水、看草木,二十多歲時他甚至曾受大自然感召,放棄香港的工作,遠走大陸山村僻野短期居住。與天地的交往,林穴萌生「世界即是一縷烟」想法,開始選取簡單的工具、非人工製的竹枝及墨水作畫,希望以直接純粹的繪畫技藝,將人生感悟留下來。唯其時他面對家庭生計與個人理想的矛盾,未有全身投入創作中,還陷入躊躇的困局。
林穴自言參觀洪通個展數次,如遇知音,終有動力正視內心敬仰天地、嚮往創作的情思,「林穴於展後主動聯繫當年的藝術中心展覽總監何慶基,表示觀展時聽到內心有一把聲音,反覆提示自己『去畫畫吧!』。在藝術中心鼓勵下,他參與了當年的「宏利新進藝術作品展九五」,正式開啟藝術家生涯。」Connie重談良緣仍覺感動,「那時起,林穴跟藝術中心保持良好關係。在藝術中心四十周年晚會,作風低調他還罕有及誠意地捐出一張畫作,希望支持香港藝術未來的發展。雖然我和Jing未有機會跟林穴親身見面,但在他生前,大家曾就是次回顧個展的主題與方向以Email溝通,他即使身體抱恙也用心回覆提問,足證其對藝術的真誠與熱愛。遺憾,林穴知道這場個展的存在,卻因身故無法到場見證成果。」
第二謎團:從香港到國際的奇緣
問: 在中國山水畫中,我們常說畫家創作的是心境。在您的作品中,您描繪的是精神領域和境界嗎?
答:你問山水畫或山水?前者終究是物,後者,心
問:作品中仿若測量符號、自然百科圖鑑、海浪,甚至皮影戲的視覺感受,他們在作品中是否有其代表意思?
答:有時是山中所見,有時是一閃的念頭,是夢,一首詩
這是藝術中心團隊與林穴的電郵來往。簡潔有力卻浪漫的答問,讓人感受到看似冷靜的藝術家,內心亦有熱情洋溢、風趣親切的面貌。「面對林穴無法親身參與的遺憾,我們可做的是更用心策展,讓更多人欣賞他的藝術佳作,領略藏於其中的人生觀及宇宙觀。」Jing 願以加倍心思致敬故人。
「富有生命的藝術,總可觸動人心及被廣傳。」Connie念及另一個林穴不為人知的小謎團,「很多人好奇林穴生前如此隱身,何解作品竟會被發掘甚至遠走至第55 屆威尼斯藝術雙年展展出?當中有段故事。」她笑道,「多年前,有位香港收藏家慧眼收藏了林穴的一幅畫作,後又慷慨捐贈予三藩市亞洲藝術博物館(Asian Art Museum of San Fransico),再經館方於某場展覽中展出。意外地,森美術館(Mori Art Museum)的策展人片岡真實 (Mami Kataoka) 剛好看到作品,雖然只是首度接觸也甚喜歡,將作品帶到另一場《Phantoms of Asia: Contemporary Awakens the Past》展覽中展出,並在專刊中以跨頁展示作品,是對藝術家的肯定。更玄妙,第 55 屆威尼斯雙年展的策展人正因這場展覽,認識了林穴的畫作,並決定將其納入到2013年題為《百科宫殿》的雙年展中,更讓其藝術走向國際。」
聽Connie分享藝術奇緣,既感受到林穴的藝術存在相當有魅力,故可一而再地觸動人心、流傳他方,同時亦略覺可惜,我們明明跟如此優秀的人同處香港,卻似乎對他的藝術一無所知,何奇弔詭。Jing 解釋這正是為林穴辦展的原因之一,「林穴曾隱遁近十年,後因安全口畫廊創辦人之一羅家恩鼓勵而重回藝壇,參與過安全口畫廊及不同國際展會,也連續四年舉辦個展,但以系列展示為多,少有呈現不同時期作品的個展。我們接觸他的作品時,發現其個性或畫風絕不單一,每個時期對不同題材各有關注和變化,很難從個別系列或單幅中作評價。我們團隊想藉是次展覽,較全面地引領觀者走進藝術家的畫中世界,想像山水之餘也深入其創作觀。」
第三謎團:林穴藝術的魅力所在
Connie點頭,「相對藝術中心早前的Media Art展覽傾向觸動感官,林穴的展覽將走靜態及觸動情感方向。過去跟不同亞洲策展人討論 landscape painting(山水畫),有感西方看『人與自然』主張征服,東方則強調共存,後者恰好對應林穴沈默的蟄居狀態與思考,故有此取向。屆時,我們會從林穴新近畫作揭開序幕,當中他近年感興趣『松樹』畫更是焦點。記得我當初乍看這批作品,以為其乃受元朝畫,如倪贊的簡樸風格影響而來,但林穴卻回應,他是受明朝畫家文徵明筆下秀潤獨存的松樹畫所啟發。」為何藝術家有此領悟?這裡先賣關子,待大家到場後自行解讀。
「林穴畫作無標準答案,看後還觸發更多迷思。譬如他生於福建、在港長大,但又有印尼華僑背景,甚至有段日子曾遠赴印尼山林取經,這令他也像多數香港人成長於華洋雜處之地,長期受傳統與西方思維及文化影響,世界觀混雜多元,有泛亞洲的特色。故此他的畫,遠看既帶中國文人畫味道,多為以意創造、不是像真寫生,似可溯源國畫傳統。」Connie說。Jing補充,「但當你近看,會從畫面上發掘到很多微細的蟲魚花草,林穴相當鍾情微觀世界,他將眼和心所體會到的呈現在作品裡。從林穴好友的分享得知,他也常提到Van Gogh和Edward Hopper等藝術家。他的創作形式不拘泥於東方或西方,而是一種融會的個人風格, 讓人難以輕言定義。」
「談到微物之處,不得不提他的繪畫手記。林穴愛在城門水塘遊樂,時會將日常見聞紀錄於手記,或畫下生活逸事與夢境,以便跟親朋交流及迸發想像。」Connie說手記風貌有別於畫的冷靜調子,「那些速畫、筆記的筆觸非常奔放活潑,反映林穴內心開朗豐盛的一面。」
連私密夢境也願和好友分享的他,又喜歡在畫中故佈謎陣,「像古時文人詩畫,他喜於畫中融入文字,只是不超過100件的畫作中,他卻全以『無題』作命名,當中鈐印和題款還用上自創文字系統,從不解構箇中字意,只讓觀者猜謎。試過他婚後,朋友留意到畫中多了些一雙雙、一對對的圖案,會推測他是否在分享新婚幸福?或知道他愛逛城門水塘,又會尋找哪些是相關畫面?挺有玩味。」Connie和Jing表示,「展覽中,我們特意展出這批手記及速畫,並配合場刊或數碼展示部份因疫情,未能從美國運來香港展出的藏品或現存於M+的收藏,期盼透過多元化的展品,讓大家走進藝術家狀態截然不同,但視野同樣精彩的平行創意宇宙。」
藝術中心長期關注香港藝術家與亞洲藝術發展動向,透過不同類型的節目促進交流,過去十年間亦透過年度旗艦展覽計畫與不同的亞洲策展人合作。
是次「林穴:回顧展 」正是期盼能透過展覽,將香港獨特的藝術家介紹給觀眾,同時,藝術中心也正持續進行全新的旗艦計畫,連結亞洲策展人與藝術家,重新思考當代藝術在亞洲的能動力,預計於2021上半年舉辦首場講座交流。詳情請留意藝術中心資訊。
林穴:回顧展
日期:2021.04.16 – 2021.05.07
時間:10am– 8pm
地點:香港藝術中心五樓包氏畫廊
(本文為贊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