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定康可能是最關心香港的外國政治人物,沒有之一。2019 年反送中以來,他不下數十次在英語媒體撰文,接受世界各地報章雜誌訪問。也發起聯署,去年 5 月聯合世界各地近千名政界人物反對《國安法》立法,上周又聯同眾英國國會議員,致函英國首相約翰遜,呼籲制裁打壓民主運動的香港官員。

過去幾年,香港每有「大事」發生,彭定康幾乎都會站出來回應。大概也是因為,香港實在有太多「大事」發生,一些網友對彭定康的說辭也漸漸見怪不怪 — 都是譴責違反《中英聯合聲明》之類。大家都明。

只是這一次,有點不一樣。

2019 年的 8.18 維園集會案,9 人被裁定組織及參與未經批准集結兩罪罪成,昨日(16 日)在西九龍裁判法院判刑。黎智英、李柱銘、吳靄儀、李卓人等 9 人,最終被判囚 8 至 18 個月不等,當中只有吳靄儀、何俊仁、梁耀忠和李柱銘 4 人獲准緩刑,其餘被告即時監禁。

當大多反送中案件均涉及年輕人,今次被判刑的卻主要是所謂「老泛民」,也就是,彭定康的舊識。

彭定康怎樣看 8.18 審判?

電話訪問中,彭定康首先作為一個英國政治人物評述此事。他認為事件是對香港溫和、和平派系代表的攻擊。他說,許多被控者是受國際社會認可的一群,例如李柱銘和吳靄儀,他們為法治與自由作出的貢獻,都受到國際律師工會 (International Bar Association) 及其他組織認可。彭定康認為,李柱銘等民主派人士,在 2019 年與 170 萬港人和平集會後,竟受到如此對待,著實令人髮指 (outrageous)。

「我不知道法官有否讀過《公民權利及政治權利國際公約 (International Covenant on Civil and Political Rights)》。這一公約是寫在《基本法》的,它清楚表明人們有和平集會自由,亦說明政府有責任保護和平示威者。而今次案件正正就是這樣的事(和平集會)。」

然而彭定康亦有另一角度談論眾被告﹕作為他的舊識,他的朋友,他的對手,他所尊敬的人。

這次受審的大多是老泛民,他們大多曾在 1997 年前與彭定康交過手。

「我記得他們每一個,我與他們每一個都有關係。」

以吳靄儀為例,1997 前在香港是少數用英文撰寫時評的知識份子,她曾是四代港督的座上客,當中也包括彭定康;她亦於 1995 年當選香港立法局法律界議員。李柱銘更不用說,作為「民主之父」的他,早在 1985 年已成為香港立法局非官守議員。彭定康上任後,在政治與立法局選舉改革的議題上,李柱銘是主要的周旋對手。

彭定康回想與這些老泛民交手的日子,坦言他們老認為英國為香港做得不夠多。特別是在 1980 年代《中英聯合聲明》談判的時候,彭定康說,許多老泛民曾提出《中英聯合聲明》應該要有義務條款,亦即說明其中一方若違背承諾,該當如何處理。

「然而當時的(英國)政府卻說沒有必要,因為(他們認為)中國必定會信守承諾。」他說。「現在我們知道這是假話。他們總是違背諾言。」

彭定康說,在主權移交後,他仍然關注李柱銘等許多老朋友的動向。讀他們寫的文章,聽他們的發言,並對他們由衷敬佩。「我十分佩服他們的勇氣,尤其是在 1997 年後,他們繼續為香港曾獲應允、但又終被中共政權奪去的東西奮鬥。」他認為,李柱銘和吳靄儀等人反映的是一種「中國-香港」愛國主義。

「而(現在中國)說愛國只能愛黨,這實在是可恥的事。」

彭定康也特別記得李卓人。

「我跟他挺熟的。」他說。李卓人於 1990 年參與成立職工盟,1995 年首次當選立法局議員。在香港主權移交前,李卓人在立法局積極推動工人權益,包括提交《僱員代表權、諮詢權及集體談判權條例》,被視為是彭定康任期內通過的最重要法例之一(雖然後來立法局變成臨時立法會後,此法例便被廢除)。

彭定康記得自己在離開香港前,曾經與李卓人和一些工會人士共晉晚餐,「我印象應是第一次有港督這樣做」。

然而更讓彭定康記得他的,卻是宗教。彭定康說,他在香港時曾數次去林柏棟神父 (1939-2006) 的教區。林柏棟是來自意大利的神職人員,多年來在香港為弱勢社群出力,在香港「社區組織協會」成立之初更曾擔任主席,與李卓人及其妻娥姐(鄧燕娥)份屬好友。彭定康就是因為這重關係,對李卓人特別欣賞。

「我很欣賞他為工人爭取權益。」彭定康說。「他是基督徒社會主義者的好例子。」

還有黎智英。黎智英從未從政,因此不像李柱銘等人曾在立法局與彭定康有接觸,但彭定康對黎智英的事情仍十分熟悉。去年年底,彭定康已曾撰文,指捍衛人權的黎智英是他心目中的「年度人物」。

對於這位「年度人物」身陷囹圄,彭定康慨嘆,其實「過去幾年他(黎智英)可以隨時離開香港,移居台灣或美國之類。然而他選擇留在香港,這是因為他真的很愛香港,並要為他所相信的事情發聲。」

這些人士如今全被判有罪,部份人更要承受牢獄之災,彭定康說是始料未及。

「這些是我欣賞的人,也是我喜歡的人。這些是我曾經切身看到他們爭取人權、在公共生活中爭取正直的人。他們也獲得國際社會認可,清楚了解法律應該服務人民,而不是人民應該服務法律。他們都是重要而勇敢的個體。我為他們受到這樣對待,深深感到難過。」

彭定康﹕中共害怕香港象徵的價值

在 1997 年彭定康告別香港時發表的演說中,他最後一句話是「港人治港是一個承諾,也是不容撼動的命運」。

只是沒想到這個「承諾」,76 歲的彭定康仍然要日復日、年復年地重提。

「我總是嘗試確保中國講得出做得到。然而不幸地,經過那麼多事情後,我們知道中共政權只對繼續掌權感興趣。它會不斷地違背諾言。」

彭定康說,中國現在認定必須扼殺香港自由,「將她變成一個警察國家 (police state)」,「中共的情緒是被深層而揮之不去的復仇心驅使」。彭定康認為,中國在害怕——害怕香港所象徵的「對自由與民主的熱切信念。」他認為,對中國來說,香港的「信念」是「威脅」。

「因為中國共產黨十分擔心他們會失去權力。全球化、城市化,連同互聯網的影響讓它變得緊張兮兮。它怕自己沒辦法牢牢操控一切,所以就得出一個結論,認為應該要強硬對待所有異見、攻擊所有批評他們的國家、違背在南中國海的承諾,恐嚇澳洲及其他國家...而它們要求的只是獨立調查新冠肺炎 (coronavirus) 的源頭。」

不應為做生意放棄批評中國

到底該如何應對一個「不斷違背諾言」的國家?這是國際社會不少成員面對的難題。英國也不例外。

早前該國發布《保安、國防、外交政策發展綜合檢討 (The Integrated Review of Security, Defence, Development and Foreign Policy)》,被視為英國「冷戰結束以來最主要」的文件。文件表示,英國一方面要繼續與中國保持貿易關係,另一方面又要嘗試在人權和基本價值觀上抵制。這取態被不少人士批評「天真」。倫敦大學亞非學院中國研究中心主任曾銳生就對《立場新聞》直言這份文件「不太有智慧」。曾銳生認為,英國嘗試將經濟利益與價值觀一分為二,這正是約翰遜一貫的 Cakeism 取態,也就是說,在一件事情上盡攬所有好處,卻不願承擔壞處。

彭定康亦認為約翰遜一貫風格是 Cakeism,但他更想指出,這份文件的「含混 (muddle)」之處在於貿易問題。彭定康說,1980 年代以降,英國對中國的出口實際上只增加了 3%,反而中國對英國的出口增加了 9%。換句話說,這 40 年間,在中英貿易關係中,中國比英國獲得更好結果。

「與中國貿易是重要的,但(在對華政策上)並不是最重要的因素。」

彭定康認為,英國應當更講價值判斷,正視中國最近的種種行為﹕迫使 BBC 記者離開北京、隱瞞新疆的侵犯人權事件、制裁英國國會議員、攻擊英國律師。「會做這些行為的並不是朋友,而是一個堅決只跟願意叩頭的人做生意的國家。」

「我們不應該為了做生意,放棄批評中國的所作所為。」

就在數天前(13 日),彭定康聯同英國民間團體「香港監察 (Hong Kong Watch)」與英國 103 位跨黨派國會議員聯署,去信英國首相約翰遜。信中提到中國政府制裁英國官員,「對一眾西方世界民意代表的攻擊前所未見」,要求英國政府對侵犯維吾爾人人權及打壓香港民主運動的官員及實體落實相應制裁。

有人嘆制裁港官也沒甚麼用,彭定康表示不認同。「我覺得制裁會令那些破壞香港自由社會的人今後數十年聲名狼藉。」

「既然中共已經指名道姓地制裁一些英國議員、歐盟議員和法律界人士,它(中國)真的不能怪(英國)國會也用同樣方式回應。」

深愛香港 深信香港必會重生

彭定康發起聯署信的消息發布後,大批網民在網上表示感謝與懷念。「感謝督爺,希望女皇和督爺身體安康。」「不愧是香港人民的老朋友。」「我們欣賞你,是因為你退休後為港做什麽事都沒有額外利益。」

1997 年前,彭定康在香港也有一定人望,他當年纔嘴吃的泰昌蛋撻,後來獲得了「香港第一蛋撻」的稱號。問到他怎樣看自己今日仍然人氣不減,彭定康說,因為香港人知道他深愛香港。

「我愛香港所象徵的價值。那是對法治、政治自由與經濟自由的信念。我想念我在香港時寫在日記的每樣東西。我發現,當我每次翻頁,我都會再次意識到我有多愛香港。那五年的服務在我生命中是多麼榮幸。我只希望我有更多時間留在那裡。」

他仍然相信,假以時日,「香港所代表的、所愛惜的、所爭取的一切價值必能活下去;我們必會見證香港重生,成為世上相信自由的人的指路明燈。」只是,「這也許不是未來兩三年的事」,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