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臘親王殿下安息禮拜禮儀解釋
【文:安德烈】
菲臘親王殿下的喪禮已於2021年4月17日英國時間下午三點,在溫莎城堡的聖喬治小聖堂舉行;由於防疫規例,喪禮不對外開放,只准許三十人出席,出席者皆為皇室成員,包括菲臘親王與伊利沙白二世女王的子女、孫及曾孫。然而,甚少人留意到,作為皇室喪禮,從聖公宗禮儀角度來說,是次喪禮實在可以用「一切從簡」而形容;本文將簡單解釋是次喪禮禮儀之特點。
要理解是次喪禮之前,首先要先理解聖公宗禮儀傳統。雖然傳統上1662年版本的《公禱書》是普世聖公宗標準的禮文書,但事實上由於各地按其文化傳統及神學立場修訂禮文,使各教省版本公禱書與1662原版相去甚遠(如香港聖公會1998《公禱書》就跟1662《公禱書》有不少出入),甚至近代亦因為禮儀改革及合一運動,各教省在公禱書之外或會另行制訂新的禮文(如英格蘭聖公會的《公共崇拜》Common Worship及香港聖公會的聖餐崇拜禮文第二式),故喪禮禮文亦出入很大。一般來說,作為聖公宗國家的皇室,英國皇室的禮儀多用傳統的公禱書禮文,如威廉王子與凱特王妃的婚禮。可是,是次菲臘親王的喪禮禮文,既不依循《公禱書》,也不依循《公共崇拜》,而是按其遺願別出心裁編寫的。
喪禮流程
進堂時,詩班唱出William Croft (1678-1727)作曲的三段經句:約翰福音11:25-26、約伯記19:15-27及提摩太前書6:7。三段經文都是1662《公禱書》原有的喪禮宣召經句,然後溫莎主任牧師宣讀邀請文(bidding),及後詩班唱出始禮聖詩《永恆聖父恩能無邊》(Eternal Father, Strong to Save)。此英國聖詩本為海員的聖詩,歌詞以詩篇107為藍本,覆述耶穌平靜風浪的神蹟,求上主帶領眾人走出驚濤駭浪(正好形容今日的時局)。這本來應是會眾詩,但在喪禮上被安排為詩班唱出。
讀經時,溫莎主任牧師首先讀出次經便西拉智訓43:11-26。另人震驚的是,接下來詩班竟然唱出《公禱書》早禱的聖頌Benjamin Britten (1913-76)作曲的《歡呼頌》(Jubilate Deo)——喪禮唱歡呼頌乃是非常破格的安排。然後,坎特伯雷大主教讀出約翰福音11:21-27,之後詩班按菲臘親王遺願唱出William Lovelady作曲、James Vivian編曲的詩篇104(而非傳統多唱的詩篇23或50)。
接著祈禱時,詩班改用《公共崇拜》代替禮文(Alternative Service),先唱憐憫頌(求主憐憫、求基督憐憫、求主憐憫)和主禱文,然後以啟應方式唱出禮文,如下:
啟:求主不要讓你僕人進入審判 Enter not into judgement with thy servant, O Lord;
應:因在祢眼中無人得以稱義。for in thy sight shall no man living be justified.
啟:求賜他永恆安息Grant unto him eternal rest;
應:以無盡真光照耀他。 and let perpetual light shine upon him.
啟:我們確信上主的美善。We believe verily to see the goodness of the Lord;
應:就在生命之地。All in the land of the living.
啟:求主聽我們祈禱。O Lord, hear our prayer;
應:願我哭號升於主前。 and let our cry come unto thee.
然後,坎特伯雷大主教及溫莎主任牧師輪流讀出一共六篇祝文,然後詩班唱出整個喪禮唯一一首東正教聖頌,W Parratt編曲的《逝者重唱頌》(Russian Orthodox Kontakion of the Departed,粵語版見此 ),已記念菲臘親王本為希臘人、受洗於希臘正教。不過,事實上《逝者重唱頌》採用的是俄羅斯正教會常用的斯拉夫調,而非希臘正教會的拜占庭調。唱畢聖詩後,溫莎主任牧師讀出交託祝文(Commendation),求主收納菲臘親王的靈魂,此正是喪禮高潮所在;然後嘉德纹章官最後一次讀出菲臘親王整個皇室銜頭,皇家蘇格蘭兵團吹奏a lament、親王身前曾任公職的皇家海軍吹奏the last post、皇家近衛騎兵吹奏Reveille、皇家海軍再吹奏Action Stations,向殿下道別;最後坎特伯雷大主教祝福眾人,詩班唱出英國國歌;此時棺木入土為安,而眾人亦在歌聲結束後哀傷的步出教堂。
禮儀特點
是次喪禮有以下特點。第一,沒有安魂曲、沒有聖餐。由於禮儀復興,《公共崇拜》恢復了設有聖餐的喪禮禮文,並加入天主教安魂曲進堂詠的首兩句「求主賜離世者永恆的安息,以永遠不滅的光照耀他們。」(Rest eternal grant unto them, O Lord: and let light perpetual shine upon them.)目前只有極少數高派聖公會使用、1921年出版的《聖公宗聖祭書》(Anglican Missal),甚至直接稱喪禮之為安息聖祭(Requiem Mass),以安魂曲貫穿禮儀,與梵二前羅馬禮基本無異。
第二,沒有講道、沒有悼詞。此安排在聖公宗以至是所有教會喪禮都是十分罕見的。據Hello Magazine報導,不設講道是菲臘親王生前的遺願;而不設悼詞,並將讀經改由聖品讀出(一般來說,喪禮讀經都是由死者家屬或好友讀出)是依循2002年瑪妮皇后喪禮,但皇室似乎至今仍未有解釋上述安排背後之原因。
第三,沒有灑聖水或獻香。傳統上,喪禮時和向棺木灑聖水,以重申這位逝者擁有洗禮的救恩憑記,將進入永生;高派聖公會更會向棺木獻香,以示為這位逝者祈禱,將其交託予上主。但是次喪禮並沒有灑聖水或獻香。這可能是由於防疫對禮儀人員的人數限制,因為灑聖水及獻香通常都需要聖壇侍從襄禮。
第四,有祝福、無差遣。聖公宗傳統,從《公禱書》到《公共崇拜》,喪禮作為哀悼禮儀不設祝福,只設差遣。不過這種將祝福與喜慶掛勾的神學觀點近年已受到挑戰,如香港聖公會的《喪禮禮文(第二式)》已經恢復祝福。但是次喪禮取消差遣部分,實用意不明。
菲臘親王貴為皇室成員,是次喪禮卻一切從簡。即使不考慮防疫人數限制,從禮文、經文、詩歌的安排,皆比起幾年前戴桌爾那根據1662《公禱書》的喪禮更加簡單。正好與他低調、親民、隨和、謙卑的一生呼應。而在喪禮破格的插入喜慶的聖頌《歡呼頌》,正好體現殿下的幽默風趣;他對於自己喪禮的種種破格的安排,亦引起了禮儀神學上的討論。反觀今日部分「平民百姓」的喪禮,卻講派場、講氣勢,好似要把喪禮當成是展示自己家族交遊廣闊以及財力雄厚,更多於是展示對逝者的懷念。菲臘親王的喪禮似乎提醒了我們,真正的尊敬與哀悼,並不在乎外在的裝飾,乃在乎內在的心思意念。
作者簡介:本人為香港中文大學哲學學士(2013),英國杜倫大學哲學文學碩士(2014),英國格拉斯哥大學神學與宗教研究系博士(2020),專攻文化哲學、詮釋學、黑格爾哲學、齊克果哲學、語言哲學及歷史哲學,對於大公教會禮儀與聖樂有濃厚興趣。Mewe 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