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個「狂」字攀上三段高音,樂器一一退卻剩下人聲,再歸於寂靜。一陣狂亂衝擊中回到現實,就在一切靜下來,下一曲仍未起樂的一點隙縫之中,才突然醒覺一般感到,耳膜一直非常痛。

再這樣下去,我開始想,出到哪個系列的第幾部曲,我會聾掉呢。

* * * *

收音機到得太晚,〈EGO〉早就落榜,只剩下 903 Jingle 剪進了那一小句 Break Down,不久後,也聽不到了。但時間行進著,派台的週期是沒有明確界線,相互滲透的波幅,一首歌 fade out,下一首悄然而至。〈MASTERCLASS〉是首非常可喜的作品,像姜一貫的風格,聽著會讓人心情愉快;但每次聽到〈MASTERCLASS〉那彈吓彈吓的前奏,內心總不免一下沉下來 — 總擔心,這意味着同一個節目接下來會播其他鏡仔的機會,會不會就低了。

自從拿到收音機後,基本上是機不離耳。只要是被允許聽的時間,都會至少塞一邊耳仔,在電視的噪音( J2 或無線配音韓劇),囚友的談笑乃至吆喝,看管者的號令與對講機的訊號,公放 RTHK 音樂情人的舊歌之中,留一點心 ,聽着 903 (大概)在播放什麼,並漸漸習慣在這樣的高分貝環境中,不受干擾地如常讀書寫字。

耳朵始終懸着,等着〈狂人日記〉的前奏隨時出現。除非你是 903 DJ,否則除了(盡量)全天候地等,根本就沒有辦法知道什麼歌會在什麼時候出現: 專播廣東歌的節目固然要守着,但談話節目再搭半 / 搭正之前,甚至在節目的任何時候,都有可能會播歌,以半小時為一節,有時一首,有時兩首:甚至在播日韓歌的節目,也不是沒試過神經刀地插播一首廣東話作品。與此同時,一日二十四小時中,懲教所內各種各樣的 Routine 和規限再把時間斬碎成分割開的幾個小時;就在這每日的僅有的幾個小時,耐心地等待着目前境況下,唯一可以聽到柳應廷的機會。

過程中,不免有自己已聽了九萬次〈俏郎君〉、〈The Pink Room〉和〈天光前〉之感(而 Per Se 似乎永遠只活在 Jingle 裏),也試過 4 小時內聽了三次〈MasterClass〉。播放率是個撲朔迷離的遊戲:對街外而言,除了自己喜歡的歌手年底有冇獎,其實無關宏旨,反正想聽的話隨時可以聽得到。但對我而言則是個令我緊張不已的問題:一首歌在大氣電波裏的壽命,大概就只有派台後的一段短時間;打歌期一過,再次在電台播出的機率,大概和中六合彩差不多,尤其是那些既非慢板,也非抒情的作品。

撞正一次,聽一次,就少一次,直到某日某時未必意覺的一次,已是最後。如果可以的話,真是一次也不想錯過呢;尤其是柳的歌,每聽一遍,都只會強烈地感覺得必須再多聽一遍。

* * * *

總覺得,柳應廷的聲音,特別難以記憶。

並不是說柳應廷的聲音沒有辨識度 — 恰恰相反, 柳的聲音非常容易辨認,即使在 12 人的團歌裡亦然。然而與其他人不同,要憑空記起柳的聲音,是非常困難的事。
(以下是作為一個 laymen 不知是否準確的理解)以 Ian 為例:在鏡團之中, Ian 和 Jer 的聲音似乎分屬兩個極端:Ian 的嗓音非常,非常清澈,沒有一點雜質。即使在跳唱快歌中,格外用了勁,也始終像般清泉一樣,獨特而突出,讓人很容易憑音色記住,只要多聽幾遍,在腦中回放〈鯨落〉的旋律,自然就可以配上 Ian 的個性。但相對而言,Jer 的嗓音特質,其實並不那麼明顯 — 令人覺得與別人不同因而易於辨認的,不是嗓音本身,而是歌者運用嗓音的方式,以及,其轉換之頻繁。

柳應廷的聲音,變化多端,沒有形狀 — 大海的洶湧探索,宇宙的寂靜無邊,風的幽微與無孔不入,都蘊藏在同一把聲音裏。歌與歌之間已非一人, live 是另一個人,這次 live 那次 live 又是另一個人 ...... 可以溫柔細膩非常純粹,也可以糜爛爆發徹底癲狂,唯獨是,無法定義。

一般形容歌聲有表現力/感染力,會形容為「聽佢唱一首歌,好似講咗一個故事咁」。但柳的聲音並不是在敘述一個故事,或勾勒一個畫面,而是,營造一種氛圍,構築一個空間。旋律、編曲、詞固然重要,但其歌聲本身似乎也具有這樣的能力。

聽一首歌,恍如置身於一個感覺無比真實,但又比真實更加豐富的空間,或許有邊界,或許沒有。所以柳的聲音裏可以聽得見峻嶺,聽得見大海,聽得見蒼茫宇宙;也所以,一曲既終,回到黯淡壓迫的人世,記不住聲音的本質,無法在腦中重構出聲音的輪廓,卻走不出歌裏栩栩如在眼前的情境和感覺。

正因其無以名狀,更令人揮之不去。只有在,再一次聽到之時,記憶中的缺口才能被填滿,同時,又被此前未有察覺的變化,再度擴大。

若說〈水刑〉、〈迴光〉與〈風靈〉是在營造一種外在的環境,那麼〈重生〉系列會不會是,將這樣的演繹方式,用以呈現「人的生命經歷」這一個,與前作的外在題材事實上同樣廣闊的場域?因為,每個人所置身的,那個每一個人都獨一無二面對著的世界,難道不是更加多變,更加複雜?如果未能在越發澎湃的編曲當中,聽得清柳應廷聲音裏的每個轉折,便無法進入歌裏那一步一步鋪開的世界。

* * * *

倉友對我經常到處「神打」已經見怪不怪。

經常會突然間在倉內四處走動,自己的上鋪,甚至別人的床上 — 最靠窗的那張 — 握著收音機的手四處揮動,在緊閉的雙眼前描劃著不存在的形狀,時而舉到最高,然後就定住在那裏幾分鐘不動,手臂開始抖了都不放下來。

獲發的收音機是個略大於 2 枚 AA 電芯的,小小的黑盒。調頻的時候,會令人覺得自己從來沒有操作過這麼精密的儀器:機面一小道以紅點表示頻道的坑道上,FM87-108 的距離只有 3cm,手指碌過機側的齒輪,每個頻道都稍瞬即逝,只有極精準的一點,一旦碌過,上上下下,都是雜音一片。來回碌搵台所花的時間,彷彿已聽完一首(刺耳到爆)的電子。

最大鑊的是,大欖收商台,收得非常差。即使找準了台,也長期處於沙沙沙沙沙沙的狀態,像一窩螞蟻在耳窩裏咬嚙。雖說在還沒等到〈狂〉的時間,只要約略辨認到播甚麼就可以,但抵不住蟻咬之時,未有舉起它挪來挪去,試著找一個收得好少少的位置。

由是發現,接觸到皮膚,沙沙聲會減少。為了減輕螞蟻嚙耳之刑,沒辦法,只能不時一手握著收音機,隨時移動位置 — 於是我練成了單手完成各種事情的能力:單手執嘢,單手在風扇猖獗之時揭書,單手鎮紙寫字,單手鋪床再單手摺返啲被,爭在未單手沖涼 ....(不過會睇準搭正報新聞時狗衝)

而當我放下手上的各種瑣事,突然將手舉到最高,那就意味著,等到了。如果那幾分鐘收音機(竟然)生性,不用這麼大費周章的話,可以空出雙手捂住耳朵,盡可能將一切紛擾雜音都屏蔽在自己的雙手以外;不然,只能將音量碌到耳仔能夠接受的最大聲,讓收音機的聲音可以壓過一切眾聲喧嘩。

還必須合上雙眼。眼睛一閉,現實世界糾然消失,聽覺會突然清晰,敏銳起來。

狂怒衝擊,可以如此細緻。失控是一個漸進的過程,癲狂並非 white noise 一般的混沌,而是有着可以不斷分裂細化再造的層次 ....

每等來一次,都好似又有一點此前未曾聽得出的新發現,要再等下一次去驗證。

* * * *

但更多時候,等來的是(必須放下收音機)去完成各種各樣 routine 的指示。每次我都忍不住想,唉屌,等咁耐都冇,唔好冇得聽先嚟播啊 .... 未免庸人自擾,但白等的時間越長,怨念便越無法消解。

通行至不同地點,會穿過一小段露天範圍。看得見環抱這個山谷的群山與大壩,從 3 月初滿山綠冠中零星有花樹,到木棉落盡,到越發茂密的樹葉,令整個山頭的綠色漸深。

風略過遠山上的樹,穿過樹梢,穿過葉底。搖晃著,看得見的聲音。這聲音讓我忽爾醒覺:如果 903 真的如我所慮地在播柳應廷,那麼,就在此刻,在葉底枝梢間,在樓頂閉路電視支架之間,在圍牆頂的圈狀鐵絲網向外一道一道突出的鐵尖之間,可以穿透一切的大氣電波就飄散在我穿過的空氣之中;觸及外露的皮膚,拂過耳邊的髮,在我聽不見的空間裡,全都是柳應廷的聲音,無以名狀,卻又變幻萬千的,複雜難解,卻又瑰麗莫名。

* * * *

未來一段很長的時間,大概都只能等待,而無法像以往一樣聽上許多許多遍;不論我多有耐性和恆心等到幾多次,要記住那無法記住的聲音,大概也只是緣木求魚。不過即使可以 loop 也沒有分別,就像我明明聽過〈物語〉二部曲無數次,記住了旋律歌詞與編曲起伏,如今,卻始終無法在腦內重構同一份感動一樣。

旋律與歌詞與編曲起伏,像空間的邊界,而穿透缺口擴散,滲透每一處空氣,照射出每一點浮塵的那股能量,沒有形狀,也無法被看見。

第一次聽到全首〈狂人日記〉時,還不知道歌詞;最後那器樂退盡仍在往無限延長的一個字,我聽成了,光。

* * * *
PS: 反高潮:一開始真係次次一聽到前奏就開始神打,搵收得好啲嘅位,去到第 6、7 次先明,其實係因為嘅耳機太渣,render 唔到個 bass,所以先次次到〈狂〉都咁多沙沙沙沙聲 .....

PPS:然而我並沒有說柳兒已經收放自如(吹到咁大,戴返個頭盔先),也很明顯火候未夠,證據是最後一次 chorus 應該是想顯得很狂,但是「終於會貪夠」和「大悲咒」為什麼結果唱得那麼可愛 .... 99 柳表露無遺 hahahahaha

PPPS:後來我知道了自己並沒有 FF 過度。明明聽了九萬次〈MASTERCLASS〉,〈The Pink Room〉和〈白眉〉,〈狂〉有時一天都聽不到一次,結果〈狂〉在榜上的位置竟然高過曬佢哋?!?!?! Given 903 唔係做數,即係真係喺曬我無得聽住嘅時候播啦 [😣]

PPPPS:畫公仔畫出腸之氛圍,在日文中不就是「空氣」嗎。


(全文可同時在作者 Patreon 內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