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有看江凱勤的展覽,很欣賞他的努力,及對篆刻的付出。

篆刻很古老,從實用層面(如封存信印或核對身份)發展成獨立的藝術形式,都跟時代的價值觀念、生活態度、個人身份及人們交往模式相關。同時,它本身是文字藝術,中文字(歷代)寫法、結構、線條及虛實空間佈局等,均發展成特定美學要求,哪管只於方寸之間。它如何對應我們當下的生活,反映或呈現現代人的思維與感悟,是這種藝術形式的難題。

江凱勤今次的展覽,基本以不斷重複蓋印為方法,以數量取勝。各印裝字有得有失,借用廣東話口語入印,按篆刻傳統來看的話,挑戰不少。首先,廣東話口語字的寫法需要考證,若有其字(即能寫),此字曾否有古文字參照?如甚麼都沒有,則考驗篆刻家的創造能力及文字學功力。其次,文字本義、釋義、選用形式、美學展現等,互相需有關連,令觀眾觀其字(形)達其字意及背後的價值觀念。同時,若此乃「當代」的篆刻,理解篆刻及文字的方向有異於傳統外,展示篆刻的形式是否要重新建構?當代藝術情境自我界定,自我參照;傳統的裝裱掛軸有其意思,簡約以本條夾掛宣紙,又是另一種取態。我看到作品尚在發展,尋找更適合的形神。

當我讀到作品的文字解說時,往往不太能直接從印章或作品形式中找到關連。反而,重複鉗印的行為及瘋狂出現的珠紋文字,其實可以是跟篆刻藝術完全無關,別有趣味的迷戀與執著。然而,江凱勤很在意篆刻這回事,這就令我不太知道怎樣去感受他的作品了。

(文本無題, 現題為編輯所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