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冰山 A68 自 2017 年從南極冰棚拉森 C (Larsen C) 分裂後,漂流到大西洋南部。不過,上周的衛星圖像顯示,該冰山實際上已經消失,分解成無數小碎片。美國國家冰中心 (USNIC) 認為該些碎片已不值得再追蹤。

A68 原面積達 5,800 平方公里、重一萬億公噸,在 2019 年曾裂出約 112 平方公里的 A68b,去年 4 月再分裂出 175 平方公里的 A68c ,而當時剩餘的 A68a 則長 160 公里,最闊位置為 48 公里,面積仍達 4,200 平方公里,相當於近 4 個香港特別行政區。

USNIC 是命名冰山並追踪可能對航運構成威脅冰山的國際公認機構。要列入 USNIC 的關注清單,冰山必須長至少 18.5公里或有至少 68.5 平方公里的面積。現時 A68 的碎片不符合該些條件:上周五 A68a 僅為5.56 公里乘 3.7 公里,即約 20.6 平方公里,約為四分之一個香港島。

A68 最初從拉森 C 冰棚裂出時,曾一年無太多活動。但隨後在強水流和大風推動下向北加速漂出,往英國海外領土、偏遠的大西洋南部島嶼南佐治亞方向漂移,該島是成千上萬企鵝與海豹的家園,亦曾有阻礙動物覓食,造成生態危機的威脅;該水域亦是大多數冰山最終融化的位置。

不過,最終消耗 A68 的是大西洋上海浪、和暖水流,以及較平均高的氣溫。

史雲斯大學冰川學家 Adrian Luckman 向 BBC 表示,令人驚訝的是 A68 能夠持續不融化這麼久。他指出,如考慮厚度比, A68 就像是疊起四張 A4 紙,其在海洋中移動時既脆弱又具有極強的柔韌性。

近距離觀察更了解冰山活動

英國南極調查局 (BAS) 的製圖專家 Laura Gerrish 則指, A68 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而當局能夠通過每日的衛星圖像來追踪其去向,當中細節上是以前無法做到的。

對 A68 多年的觀察亦讓學界更了解冰棚構造方式以及冰棚如何分裂產生冰山。

大多數冰川學家認為,A68 是自然過程的產物。冰棚在釋出冰山後保持平衡,冰山是冰棚平衡降雪引起的質量積累和陸上冰川輸入更多冰的一種方式。因此, A68 並不能視為人類誘發氣候變化造成的後果例子。

不過, A68 亦確實展示了部份溫升可能破壞冰結構的各種過程。

其中之一就是水力壓裂 (hydrofracturing) 。在此過程中,暖化會產生大量表面融冰水,然後這些冰水會填滿冰山的裂縫,再推動裂縫至冰的底部。在 A68,水力壓裂曾令部份碎片一夜消失。

BAS 於二月份在海中放置了幾個機械人,嘗試近距離研究 A68 的某些後期裂出碎片。其中一個很快就失蹤,另一個則被困於冰下兩個星期,然後成功自行解困繼續觀察。該機械人亦將會在 5 月被回收提取數據,或能提供冰山如何影響周圍環境的資料。

來源:
BBC, A68: Iceberg that became a social media star melts away, 18 April 2021

文/Alan Ch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