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香港印象 — 住
我的外祖父是造鞋和賣鞋的,媽媽年輕時,會挽着公公造的鞋,坐上人力車去送貨。我沒坐過人力車,我一直都很想知道坐在人力車上的感覺是如何的。我出生後,沒有看見過外祖父造鞋,因為他已經開了店子,入貨來賣鞋了。而那店子,可以做生意,也可以居住,是前舖後居。
踏進店子,先有一個櫥窗範圍,三方都是玻璃櫥窗,你可以在那裡慢慢細看,沒人會過來打擾你。再進去的話,中間有長長的椅子,你可以坐下來試鞋。我不能忘掉的是一條通往角樓的竹梯子,我好喜歡爬竹梯子,但角樓空間很少,而且因為樓底不高,只能用爬的,所以上去其實沒甚麼好玩,但它就是有一份神秘感。
外祖父的鞋店,到處都是鞋盒,你所看見的牆,好像都是用鞋盒來造的。那其實就是存貨,因為店內除了小小的角樓之外,並沒有可以存貨的地方,所以店子的牆,以及居所的牆,都是鞋盒。
經過可以坐下試鞋的地方之後,就是居所,是客人不會進去的地方。那兒有一個很細小的空間,放了電視機,大伙兒一起吃飯時,可以放一張摺枱。然後,就是有一間很小的睡房、很小的洗手間和很小的廚房。我在這兒不知玩了多少回捉迷藏,也在這兒看《相聚一刻》大結局。
不知道從前的香港,前舖後居這模式是否普遍?我家樓下,從前的士多店、文具店等,老闆們是可以住在他們店子的樓上,這是另一種的前舖後居吧?工作和居住的地方都在同一處,真是很方便呢!
在外祖父退休之後,我很少會回去從前鞋店的那條街道。當我有機會回去時,發現已經面目全非。好像已沒有鞋店了,現在許多都是食店,而且,相信也不再是前舖後居吧?
物換星移,很正常,我會在我的腦海中,好好去回味:
我曾在那一個前舖後居的地方,吃團年飯、玩迷藏、挑選上學的鞋子、與表姊妹們玩遊戲、看外祖父運用算盤……
一切,就好好地存放於心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