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麼多人在進逼民主黨繼續參選立法會?
隨著政府提出新的政制方案,建制各個陣營在觀望和幕後商討著如何分配新的選委位置、立法會議席等。有趣的是,新政制明顯大幅壓縮非建制參政空間,地區分區議席縮減近半,功能組別不少界別從個人票變成團體票,明顯已經步入如泰國政制模樣。同時,以後選委會的委員將會擁有前所未有的權力和至高無上的提名權,不論是人大、政協、分區會委員、防火滅罪委員會成員等,都擁有特首提名權,選委會立法會議員提名及投票權,隨時一個人能夠左右四十多人當選的能力。近日在看韓國政治劇輔佐官,一幕幕的情節,彷彿就影射著香港政局的發展。到底未來半年,有多少的閉門會議、飯局、交易和利益交換發生,都是不難想像的。
有趣的是,倒是近日在多個報章和網媒,大量的中央代理人和時事評論員,以及多名泛民前輩都不約而同表示,在新制度下,泛民依然有參選空間,中央留了活路給他們,而且很有意思地說,泛民一直都有參與小圈子選舉,因此應該繼續參與今年選委會和立法會選舉。
第一、泛民就是泛民,從回歸至今,即使出現了後期溫和、本土和激進的派別,但是從理念、政策推動、社區工作,明顯地就與建制和親中派不一樣,它們絕大部分,都是相信一國兩制,在制度內找尋空間,但與建制不同的地方,就是真正擁抱市民的聲音,在社區推動改變,在議會盡力監督政府,以及最重要的,在推動循序漸進的普選。
第二、民主黨應否參選的問題,要指手劃腳的不是投機分子,把泛民當作台階讓自己上位的墊腳石,也不是拿著地盤用來向中央投誠的牌,黨員參選與否,要看的是民主黨中委和黨員的看法,政黨自身如何看待政局發展,與中央關係,以及過去屆投票給民主黨的市民去決定的。
第三、參政,除了要掌握權力,政治人物要想想,如何落實政見,願景和遠見,如何為人民帶來幸福、安穩的生活,構建公平,公正的社會。看著當前房屋問題,社會貧富懸殊的情況,交通擠塞問題,產業停轉的情況,泛民在往後的議會,選委代表比例中,怎樣可以做到黨綱訂下的綱領呢?今日和未來的政府,假如執意繼續用上法律來拘捕市民,拿著法例來持續上訴,務求要把反對的聲音都困在赤柱,筆者想問,坐在議會是否能夠再為支持者帶來希望,還是換來更多的失望。
香港已經進入了全新的政治常態,到底幾年後會發生泰國全面取締反對黨,緬甸軍方放權後然後全面拘捕反對派領袖和首領,還是發展成新加坡的精英管治模式,相信明眼人心中有數。至於投機人士,為了口袋多幾分錢,名片上多個市政協和同鄉會名銜的投機人士,說得明白些,政治不是這樣玩的。努力不懈創建一個有利於國家和香港發展,創造幸福生活給民眾,真正與各界並行的政治人物,不會把異見關進牢獄,不會因為短期的利益而出賣隊友,更不會害怕選舉,接受民眾監察的過程。
時代發展完全偏離了香港前途協議,硬是把泛民包裝成政治協商的代表只是徒勞無功的做法,而現實中浮游在政圈的人,早就有不少爭著掛上新泛民、新建制的徽章,準備好在添美道大展拳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