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 + 藏品遭建制批鬥逾一個月 西九終發收藏家希克聲明回應
建制派、黨媒早前連日批鬥 M+ 博物館希克系列藏品,《眾新聞》3 月 29 日取得收藏家希克的聲明回應。同日,《立場》向西九文化區查詢希克回應,惟直至昨天(4 月 22 日)西九公關公司終於發出收藏家希克的聲明。等足 24 日,但內容與早前傳媒報道的聲明完全一樣,只是換了日期。聲明中,希克表示,當代藝術會批判現實,甚至「戳到痛處」,人們必須保持開放心態欣賞藝術。最後,他寫道:「這批藏品並非全都適合公開展出,當中一些是保留下來供藝術史家研究之用」。
瑞士收藏家希克(Uli Sigg)2012年以半捐半賣形式將 1510 件中國當代藝術品給予 M+ 博物館,當中包括異見中國藝術家艾未未的攝影作品《透視研究:天安門》以及劉香成關於六四的攝影等。但這批藏品於今年三月連日遭到建制派、黨媒狙擊,被指涉違國安法、「意識不良」等。新民黨容海恩更稱博物館、美術館內的作品應該「宣傳正能量、審美眼光的表達」。
事隔一個多月,希克於昨日(22日)通過西九公關公司發聲明回應爭議,指在中國大部分地區以及「香港社會的某些成員」中,對於何謂當代藝術有很不同的理解,他們的觀點受傳統塑造,認為藝術是為「悅目娛心」,「表達理想,展現美好,並造就人間的和諧圓融」。
當代藝術會批判現實、戳到痛處
然而,希克認為「當代藝術不是人們的好朋友」,當代藝術可能會批判現實,「甚至會觸碰傷口,戳到痛處」。他相信,當代藝術能夠促使觀者以開闊的胸懷看待世界的種種現實,關注當中的分析和評論,也只有對藝術抱有好奇心,「藝術才可引領你走到舒適區外,接觸新的空間和思想」。
希克強調,「你必須比看待傳統藝術持更開放的態度。如果欠缺這種開放心態,你便難以欣賞當代藝術」。除了心態以外,「時間」也很重要。希克解釋,人們要長期接觸藝術,才能領略箇中真諦,而這過程需要大家去討論什麼才是有意義的藝術,「如果斷絕這種討論的機會,人們就可能無法真正有所領會」。
此外,希克提出對藝術的領會也關乎人們期望藝術發揮什麼功能,「藝術是否應該僅是一片美妙風光,讓人去探訪娛樂一番後歸來?還是它應該為我們的現實生活有所貢獻,啟動我們的思想引擎?」他強調,兩者是截然不同的觀念。
「並非全部藏品適合公開展出」
闡述完對當代藝術的看法,他接續談及當初收藏該批「 M+ 希克」系列藏品背後的原因。
「我當初着意建立的,是一批如何包羅萬象的藝術收藏?」希克解釋指該批收藏並非根據私人藏家的個人品味與喜好去蒐集,而是根據收藏機構做法:「以時為經、創作媒介為緯,嘗試全面地反映富實驗精神的當代中國藝術家的創作面貌」。
希克又指自己對藝術家在特定時刻的關注,以及在變化莫測的環境和國家經歷轉變的氛圍下創作的作品,故特別關注來自邊緣群體的作品。
最後,他表示這批藏品並非全都適合公開展出,有一些是保留下來供藝術史家研究之用。
月前曾向西九查詢 未獲希克聲明
西九昨日公布的這份希克聲明,內容與 3 月 29 日《眾新聞》公布的一樣。《立場》曾於同日向 M+ 查詢有關聲明,惟對方並未提供相關聲明,僅透過公關回覆查詢指,他們不宜評論(not in a position to comment)該份聲明。
《立場》今日再向西九查詢館方收到希克聲明的確實日期、有否可以延遲向傳媒公布等,有待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