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

有一名香港作家,於 2020 年誠品書店發表的香港十大華文文學作家排行榜中排首位;同年誠品暢銷榜上,其新作奪第三,是十大暢銷作品中唯一一本港人作品。2015 年開始在 IG 發帖,如今追隨者已超過 32 萬。她的名字叫不朽,是名 1995 年生的女孩子。

本名李明慧 (Taylor) 的她,在香港中學畢業後,赴台灣台灣師範大學修讀國文系。2015 年開始在社交媒體不定期發帖,起初只為記錄和抒發情感,後來得到愈來愈多人關注,進而獲出版商青睞。從 2017 年的《與自己和好如初》開始,到 2018 年《想把餘生的溫柔都給你》、2019 年《你的少年念想》,以及 2020 年《所有溫柔都是你的隱喻》和《想把餘生的溫柔都給你【12萬冊紀念版】》,不朽的著作為華文讀者構織出一個關於青春與溫柔的世界。

誠品書店介紹 2020 暢銷書時有一點獨特觀察。書店寫道,2020 年疫情未息,而「世界依舊紛擾不安」,於是安定內心、追尋平靜遂成為一種目標,並在暢銷榜上反映出來。不朽竄紅是否亦與世界昏暗有關?這得交由評論家判斷。然而可以肯定的是,不朽並不是一味描繪世界靜好的作家。她本人亦曾於 2016 年末患上抑鬱症,無法上課也無法上班,甚至生過自殺念頭,後來在醫生幫助下才得以覓得與自己相處之道。或許正因有這樣的背景,才讓她對「安定內心」有與眾不同的看法。

到底在這令人絕望到不想看新聞的時代,如何追求安心,如何書寫安心?《立場新聞》今回特別與出版社合作,由一名特約記者與不朽進行三來三往的書信對話。對話內容超脫日常而又不至於離地。兩人談到「在世界處處充滿著不安與憤恨的年代」,如何面對令人洩氣的「現實」。如何接受,如何原諒,但同時追求「實現」理想。

「接受也可以是積極的。認知到自己的無知和無能,才能發揮自己的所知和所能。」不朽說。

希望以下的六封書信,能夠幫助你也在紛亂的社會中尋到安心。

(一)雅緻寄不朽

不朽好

我是妳的忠實讀者。打從 2017 年《與自己和好如初》開始,到 2018《想把餘生的溫柔都給你》、2019 年《你的少年念想》和去年的《所有溫柔都是你的隱喻》,我都有看。謝謝妳的文字,讓我看見如何用溫柔的眼光看世界。

許多網路上的好事之徒熱衷於分析評論妳是如何累積到 32 萬的 IG 追隨者,又或如何在過去幾年,站在港台暢銷書榜的前排位置。也有人這反映了網路時代的作家要懂得個人營銷。也許是吧,也許不,我也拿不定主意。只是我會相信,每個讀者喜歡一個作家,都是因為那些文字有如葉落心湖,觸起平靜而廣泛的漣漪。所以我寧願認同誠品書店的看法﹕妳的作品讓讀者內心安定,而在這個時代,我們都太需要心的安定。

若不是讀妳描寫的青春,我可能已經不記得原來生活還可以是這個樣子。我常常有一種很奇妙而矛盾的感覺﹕有時候我覺得書中那些追星與愛情的奮不顧身與敢愛敢恨,是如此的超脫現實,彷彿裡面的世界沒有半點現實裡面的無稽與荒唐;然而轉念又想,妳筆下那些友情的彌足珍貴、對父母的愛與束縛的恨、與喜歡的對象擦肩而過的悸動,才是一個學生的現實該有的樣子。

原來並不是妳的書超現實,而是現實超出了現實本身。閱讀妳的著作,反而尋回了平常的感覺。我如此猜想。

想要請問不朽,妳對心之安定是怎麼想的呢?妳會覺得自己的文字,具有這種鎮定人心的力量嗎?在世界處處充滿著不安與憤恨的年代,書寫著平凡、讓讀者重新看見平凡的妳,又是怎樣渡過妳的日常呢?

雅緻上

(二)不朽寄雅緻

雅緻:

展信悅。
我常常覺得自己是幸運的,是藉承著時代的轉變和科技的便利下,比較幸運的創作者,也深刻地明白到了這個時代的迅速多變,繁榮與銳利,被人喜歡以及被人不喜歡往往都是如此浮動和現實的事情,所以我更加覺得自己屬於幸運的一群,剛好出現在誰的眼中,剛好。有很多很多才華洋溢的人泯然眾人之中,也有很多光芒沒有被這個世界看見,正是因為深知自己的不足,才更加想要努力,努力成為一個平凡且溫暖的人。

我覺得心之安定最重要的兩個特質是接受與原諒,但這兩件事都是需要我們用一輩子去學習的。每當自己處於憤憤不平或者情緒跌宕之中,我都會想,正在經歷某些事情的我們,對自己而言以及對別人而言的意義,如果能夠把當下那些較為浮躁的情感用言語或文字更好地傳遞出去,那麼我希望自己的文字不是灼人的火種,而是微微發亮的星光,而後者是往往需要很努力才能夠做到。在這個時候,我會希望自己寫的每一篇文章,最終能夠點亮的是自己,不是別人,這是我一直以來給自己的習題,也是最終的嚮往,我想我應該是靠著這一點點的執著走到現在的吧(笑)。

我仍然覺得我不是一個很成熟的人,在面對大部分事情的時候,會不安也會失落,當然會難過也會有不解的部分,但這些與世界的連結正正是構成每一個階段的自己,所以我的日常與大家無異,對生命與世界不公感憤,對性別與社會不平等惱怒,對生死與離別悲憫,一如既往是一個平凡的、渺小的、微弱的人類,可是依然盼望著好,盼望著更好,於是書寫著一些深深淺淺的文字,可能有用也可能沒有用,但這沒關係,只要我願意。

最後,信中提到「現實」一詞,因為第三本書《你的少年念想》而反反覆覆查了許多字典和詞典,發現了這個詞語很有趣。提到現實,大家都覺得特別尖銳,不是一個什麼好詞,但我很喜歡這個詞,因為它反過來是「實現」,努力實現,才能變成現實。

祝一切順心。

不朽
210223 04:18

(三)雅緻寄不朽

不朽好

謝謝妳的用心回覆。能夠與喜歡的作者書信對話,真的是一件幸福的事,好像兩個人在精靈居住的森林小屋,我把心掏出來,說﹕「所以妳看,我的心是這樣的喔。」「哦。」妳說。然後妳也掏出心來。「我的是這樣。」然後木造的字窗外有熊人走過。

看妳的文字,有時我會不其然有這樣的浮想。當然是最最遠離現實的浮想了。可我有時真會想就這樣躲入精靈小屋裡面,永永遠遠,我以為這是妳的書會讓人著迷的眾多個理由之一。謝謝妳。

也謝謝妳在信末寫下的那一句。努力實現,才能變成現實。確實,那些我們不敢想的、不獲允許去想的,如果不去努力實現,又怎會變成現實呢。於是我也覺得,自己還可以再努力一點點。坦白說我其實不大知道方法也不肯定方向,但不正是因為不知道才更應該要努力去知道嗎。我覺得可以再,努力一點點。

可是我終究還是洩氣了(笑)。因為我覺得,果然呀,還是有些現實是怎麼都無法實現。於是妳知道嗎,每每想到這裡我的心就會浮現出那個我不知道該怎樣去看待的詞﹕接受。

很多年前我曾經寫過一個故事,說有些人,他們終於接受了世界就是那個令人洩氣的樣子,因此放棄努力去實現他們想要的現實,選擇活在一條隔絕於世的鄉村裡。許多年後,主角誤闖桃花源,發現裡面的人已不記得外面還有一個現實世界,而其實呢,他們不是不記得,只是他們根本不想記住。既是無一物的心,何必多惹塵埃。

我的一個朋友最近出國了,去英國。

不朽妳說,心之安定的特質之一是接受。我想去問,對於甚麼,妳會學習接受;又對於甚麼,妳會緊抱妳想要追求的實現,好好地去實現?

雅緻

(四)不朽寄雅緻

雅緻:

展信悅。
寫信真的是這個飛快時代下的老套浪漫(笑),每每展開一封信時都會有悸動的心情。

上一封回信講到心之安定的一大特質是接受,但是再延伸下去,我想說的是:接受不等於放棄。很多時候,只有當我們意識到了問題在哪裡,接受了問題的存在,而不是否定問題的存在,才能改善問題本身,所以我不認為接受是偏向消極的做法,我反而覺得接受是所有改變的第一步,只有接受了事情糟糕的原貌,才能做出符合自己嚮往的轉變。

說到什麼時候會努力實現,什麼時候會接受現實,我覺得它們並不是對立面,而是因果關係,每當我有期待,有想要堅持的理想之時,我必定會努力去實現,如果它是我歇盡所有努力都無法實現的話,那麼在我奮不顧身之後,我也就可以接受現實,所以它們其實是因果關係。最近聽到一句話寫說:「人這一輩子要學會面對求而不得。」但是求而不得的前題是先去求,才知道得不得。在用力求過之後,不得也就沒那麼難接受了,這就是我認為的實現和現實。

紙上談兵總是過於容易,其實這是要花畢生去學習的事情,要擁有「想要」,也要面對「要不到」,要擁有期望,也要接受失望,永遠有理想就永遠有自由。這種自由可能未必是生理上或是地域上的,即使是心理上的自由,也能開出花來。

再分享給你我對於「接受」的想法,我認為的接受,不是被迫接受現實唯一的樣子,而是主動接受世界不同的模樣。允許落差,也允許異同。如果這麼去想的話,接受就不再是一件消極負面的事情了。

祝一切順心。

不朽
210310 01:39

(五)雅緻寄不朽

不朽好

謝謝妳用心回覆。

讀到妳對「接受」的思緒,我想向不朽訴說一件心事。

妳知道我是做記者的。無法確定妳對這門職業有著怎麼樣的想像,可我覺得,我們其實真的極其卑微。卑微的意思是我們沒有權利去大聲講我們的意見,我們總是 — 如妳所說 — 允許落差,允許異同。當然,允許異同不等於消滅自我。也是因為有「自我」,才能有「異」和「同」。所以,我是一直這樣告訴自己的,要好好加油,一方面保有自己,另一方面坦承接受每一種不同的人生態度。

可是漸漸地這種卑微的工作也遭逢到巨大的難處﹕總有些人,不允許我和我筆下的人物有異於他們。在他們眼中,只要我們的意志稍有彎曲,便要用鎚打、用火烤,將它硬生生掰直過來。

也許妳會覺得這兩件事情沒甚麼關係,可是我總會想起不朽妳在《你的少年念想》中那一篇〈悲傷過度是愛〉。那個叫做莫妮的女孩子,她的母親是多麼愛她,因此要時時刻刻管著她、束縛著她。

「她好恨,憎恨這一切」,妳寫道。「甚麼是為她好」、「這算哪門子狗屁的好」。

但,真的,莫妮的媽媽不是想要對女兒不好。怎麼會呢?只是她不知道怎樣去允許異同,當她要求女兒按著自己的意志走,女兒便失去自由。女兒便,生病了。

我們要接受與他者的不同,接受這個世界是有各種問題存在的。接受了,我們才可以坦然面對。但當他者不接受我們的不同,不接受問題的存在,我們又該如何看待他者對我們的操控?

莫妮她是如此愛她的母親呀,卻又恨她。「重度抑鬱」,不朽妳在書寫這四個字時用上獨立一段。

這就像是一個無解的煩惱。

雅緻

PS﹕再次謝謝妳給我寫回信。三封信的約定就此結束。在我而言倒希望能繼續寫下去,不過我想作家應該還有更需要寫的文字吧。

萍水相逢,終生銘記。

(六)不朽寄雅緻

雅緻:

展信悅。

關於接受,可以把它理解成消極的,但同時也能理解成積極的。同樣的一件事,我們帶著不同的目光去看,能看到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當然,我明白,這是一種理想狀態,而要達到兼容所有聲音,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我一直覺得我們每個人都其實在用自己的方式來捍衛一切我們自己眼中所相信的東西,而其實即使到了現在,我成為了一個相對地比以前更有影響力的人,我也不覺得自己所說的一切事物是所謂的正確的,通常,我只是在書寫我所相信的東西,而別人相不相信或者認不認同我所相信的事物,那是別人的事情。不能夠對方不認同自己,就也同樣的不認同對方,這就成為了對方一樣不允許異同的人。

前一陣子看書的時候看到一個很有意思的詞語,喜惡同因。同樣一件事情,比如說一個受歡迎的人,有一些人會因為這個人受歡迎而喜歡他/她,同樣也會有一些人因為他/她受歡迎,而討厭她。這個詞語的意思是,喜歡和討厭可以出自同一件事情,而導致天懸地隔的兩個世界,或者兩種價值觀。

說回接受這件事情,起初我是消極的。接受沒有人會像自己想像中的愛自己,接受世界不會如同自己想像中的對待自己,接受自己很渺小,單憑自己的力量是難以抵抗這個頑固而巨大的世界。因為沒有誰應允過你什麼,我們都不過是塵埃。嚴格來說,我們除了是自己,什麼都不是。

可是我想到了,接受也可以是積極的。認知到自己的無知和無能,才能發揮自己的所知和所能。

這是最近的我,很想要努力學會的一件事。

關於莫妮的故事,書寫的時候我其實非常難過,因為這個故事沒有結局,它好像永遠都不會有結局。一旦傷害造成了,就是無法逆轉的一件事,像是一張白紙揉褶了後,就再也回不到光滑乾淨的樣子。

可是寫到了最後,我想起第一本書裡寫過的一句話:「只是我們每個人愛人的方式都不一樣。」

是呀,是的,只是我們每個人的柔軟都有不同的形狀,莫妮和媽媽也只是用著不同的方式去愛一個人,它沒有對,也沒有錯,它沒有答案,也沒有結局。
傷害可能無法改變,可是人是可以改變的。

我始終相信,我們會一直改變,被動的或者主動的,改變成一個更加柔軟的人。

陌路相逢,一期一會。

感謝這一次相遇,也許以後不會再遇見了,但是無論如何,感謝一切,感謝相遇。

為自己所相信的事情努力,不需要任何原因。

願安好。

不朽
210331 1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