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研海外民運學者陳杰:海外民主運動難改政局 惟不等於無用
香港出現移民潮,不少人討論「國際線」抗爭。港人組織英國港僑協會 (Hong Kongers in Britain) 及澳港聯 (Australia-Hong Kong Link) 當地時間今日(24 日)舉辦網上座談會,邀請專門研究流亡政治學的西澳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中國海外民主運動》作者陳杰討論中國海外民主運動。陳杰直言,回顧歷史,鮮有流亡者可改變原來國家政局,而「當你應對的是中國,那想都別想」。然而他亦指,這不代表海外民主運動沒有用,最少可爭取國際社會繼續關注,令議題不至消逝。
陳杰﹕中共慣用「3D 策略」
座談會回顧了中國海外民主運動的歷史和教訓。陳杰認為,中共慣常使用「3D 策略」,即妖魔化、分化及破壞 (Demonize, Divide and Destroy) ,其中常以滲透手法影響抗爭組織,導致組織內部出現「捉鬼」、分化等問題。
陳杰又指,過去數十年另一海外民主運動的重大挑戰是「內鬥」。他認為內鬥是因為組織內各人自我中心作祟。他舉的其中一個例子是,有些人會覺得自己所受牢獄之災更久,因此比其他人更有話語權。欠而久之,組織內部就容易因話語權爭拗而出現分歧,導致大型抗爭組織無法長久運作。
此外,陳杰認為,海外民主運動能否發揮作用,受許多外在因素影響,例如外國政府取態、海外僑民社區取態等,而流亡人士往往無法控制。陳杰舉例,1989 年,海外華人對中國民主運動呼聲較大,流亡人士更易動員聲援抗爭;他認為,時移世易,現時多數華人社區都因個人及利益傾向支持中共,大大影響海外民主運動力量。
儘管如此,談到香港,陳杰認為海外民主運動仍有一些優勢。他表示,西方政界、媒體和非政府組織都相當關注香港問題,相信較之當年其他運動,香港民主運動更或能持續下去。
陳杰﹕歷史鮮有流亡者可改變原來國家政局
總括而言,陳杰指﹕「如果你縱觀歷史,鮮有流亡海外民主人士可改變原來國家的政權、政局」,「當你應對的是中國,那想都別想。」不過他也強調,能否改變原居地政局,並非唯一量度海外運動成效的指標。他認為流亡海外者的角色有幾點,一是「教育」外國相關議題,二是抗衡共產黨宣傳,三是爭取國際社會繼續留意事件,不要讓議題消逝。
陳杰並指,流亡者較之當年在海外受民主制度保障,可以深入研究民運議題。他舉例說美國就有流亡人士組織智庫,思考中國民主運動。他也認為流亡人士持續付出,也是對原居地抗爭者的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