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有愛在隔離》抗疾搞笑 《刺殺小說家》真幻古今串燒
一年多以來,新冠肺炎肆虐全球,各地影壇都大受影響,荷里活電影王國受創特重,反而最先爆發疾症的中國大陸,影市竟能反彈旺場。至於香港,儘管「港片已死」之論早已不斷出現,奇在至今未息的疫症,促成香港影壇台前幕後大合作,拍出抗疫喜劇群戲《總是有愛在隔離》,坦白說胡胡鬧鬧,難以形成熱門效應,但至少可見港片未死。
此片由黃百鳴監製,谷德昭總導演,陳嘉上、陳慶嘉、鄒凱光、黎震龍、馮德倫等合導,演員真是幾代同堂,明星眾多,由七十年代揚名的許冠文、梁家輝、成龍,加上曾志偉,還有古天樂、吳鎮宇,而至方力申、張智霖、陳家樂、周秀娜、劉心悠、蘇麗珊和其他很多助陣者,連張學友、劉德華等也亮相演唱。這樣的陣容,比過去很多賀歲片更「巴閉」。然而今時不同往日,現在不再是賣座保證了。
《總是有愛在隔離》的片名不錯,把疫症隔離與粵語隔籬鄰舍結合起來,玩出各式人等在「格尼酒店」被隔離十四天發生的趣怪事情。主要劇情由幾組人物交織起來,包括千方百計想逃走的酒店老闆許冠文與保安弟弟錢嘉樂、黑幫死對頭張繼聰與張智霖、怕老婆又想偷情的梁家輝與死黨曾志偉、準備擺酒結婚的鬥氣小鴛鴦陸永與蘇麗珊,酒店經理陳家樂與女職員薜凱琪。於是炮製連串錯摸搞笑,又有很多驚險或怪雞動作場面。
全片就像舊時香港不少賀歲片那樣,往往熱鬧有餘,不顧情理。更沒有觸及疫症實況。今次拍法停留在八九十年代港產鬧劇的款式,雖然落力,難免未能與時並進。
可嘉的是,《總是有愛在隔離》延續了香港影壇義務合拍群戲的舊傳統。早在 1950 年,「華南電影工作者聯會」便由十導演、十編劇、百多演員拍成十段故事的《人海萬花筒》。 1954 年拍出三個故事的《錦繡人生》,更著名是1959年的《豪門夜宴》,最賣座是 1962 年《男男女女》,都是華南影聯的義拍群戲。
《男男女女》遠遠不及諷刺現實的《豪門夜宴》享譽,這是偷情喜劇,搞出男人俱樂部尋歡作樂,太太團到來捉姦。特別之處是除了粵語影人,還有左派國語影壇的編導演參與。 1991 年香港影壇改編重拍了《豪門夜宴》,為華東水災籌款。 2003 年彭浩翔的《大丈夫》,題材則近似《男男女女》。現在《總是有愛在隔離》亦與《男男女女》局部相似,但拍攝者未必知道那部幾乎六十年前的舊片。
其實 2003 年香港成為「沙士」疫埠,疫症平息後又發生七一大遊行,低迷的港片曾經復甦。谷德昭導演,鄭中基、鄧麗欣主演的喜劇《龍咁威 2003》就相當賣座。不過,目前新冠肺炎仍然為患,還多了變種危機,港片前路難卜,大概要等到社會完全正常化之後,才知道港片能否翻生。
今期華語片,我亦看了大陸的《刺殺小說家》,香港照例少人注意,但製作規模頗大,題材並不簡單,在內地收入九億元人民幣,也算叫座。
路陽導演此片,改編雙雪濤的小說,構成古與今、真與幻、文與武串燒的離奇故事。情節異常複雜,涉及當今大陸常有的拐賣兒童問題,以及科網大企業,又有特異功能。小說家是四川文藝青年(董子健飾演),撰寫網絡魔幻武俠小說,賺不到錢,然而這小說威脅到科企大亨,大亨於是驅使苦苦尋女的亡命好漢(雷佳音)做殺手,去刺殺文青。
當然,殺手與文青化敵為友,共同對抗科企大亨的惡黨。同時,虛擬的古裝魔幻武俠小說繼續演變,文青化身小俠,殺手成為紅甲武士,在「皇都」城堡惡鬥紅髮魔君,狠打劇戰,充滿徐克式和「反烏托邦」式特技奇觀和異能動作。
此片的特技相當燦爛,武打刺激,佈景美工亦有水準,但這方面荷里活早已拍了很多亦更出色。我覺得片中現代情景比較可觀,尤其是重慶區域一些舊街舊樓實景,別具風味,好過虛擬的幻境。
演員方面,兩個男主角當中,雷佳音粗獷,董子健青春,都演得好。于和偉演科企大亨,是否諷刺什麼名人呢?楊冪演科企女助手則漂亮時髦又好打,然而不及武俠幻境中一個爛衫小孤女有型有格。導演路陽手法熟練,變化多端,亦能把複雜故事拍得不太混亂,並不容易。
不過,全片情節實際上故弄玄虛,最不通是科企大亨手下有不少勇武異能之人,要殺死一個手無寸鐵的窮文青應該很容易,何必煞費周章,去找一個不聽話的外人去刺殺呢?實在多餘,還自招惡果。至於說網絡小說危及大亨的性命,更不切實際。
總之,大陸影壇的資源、技術和人材越來越多,《刺殺小說家》做到豐富多采,然而過於賣弄,不如簡單一些,更能顯出真材實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