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執三中商書店的紫荊文化,日前從劉長樂手上奪得了鳳凰衛視,從出版界進軍新聞界,拓展中央建立「文化央企」的任務。其實早在一月份,已有傳媒報導北京打算整合資源,勢要在文化領域全面進擊,涵蓋出版、印刷、新聞、新媒體、影視、文藝等,合併各大親中企業為「巨無霸央企」,試圖以水銀瀉地之勢,達到所謂的「人心回歸」。

兩次出擊的領軍人物,是中聯辦秘書長文宏武,以及原海南省常務副省長毛超峰,二人分別兼任集團要職,前者為聯合出版的董事長兼總裁,而後者則是紫荊文化董事長,絕對是根正苗紅。資源經「整合」過後,本來各自林立的山頭,被迫統一。如此舉措,一來可以「製造」更多就業職位,讓深黯國情的新香港人大量補上,二來可以節約本身的資源,將尸位素餐、被譽為「忠誠廢物」的人一一掃走,這個「文化央企」未來的內部鬥爭,相信將比對外宣傳,更精彩萬分。

在文化上實行控制的,號稱價值過千億的「文化央企」當然不是首創。曾就「阿拉伯之春」進行第一手採訪的記者道布森,就在其著作《獨裁者的進化》中,舉過兩個「文化央企」的例子:委內瑞拉和中國。前委內瑞拉總統查韋斯在 1999 年上任後,逐漸公有化國營電視台,更自設節目並由他本人兼任主持。為求令全國臣民聽到他的誥令,他更發明了「卡德納」,即向全國發表談話,在任期間,「卡德納」發表超過二千次,內容不外乎吹奏自己、譴責對手等,重點是,全國電視、電台也必須直播,可說是牢牢地掌控文化喉舌,向人民作出近乎日復日的洗腦。

至於在中國,「文化央企」的形式不像委內瑞拉,畢竟現代中國跟北韓那種老派社會主義不同,不須每天歌頌「偉大的領袖」,反之,中國媒體已非常商業化,有很多不同的電視台互相競爭,例如湖南衛視、愛奇藝、騰訊視頻等,中國人可以「選擇」自己的節目、頻道,而在新聞報導亦不乏調查式內容、打貪、打假等,各式各樣也有。不喜歡傳統影視媒界的,也可選擇在微博、抖音等視頻頻道獲得資訊,可見「文化央企」的娛樂化,為中國人民所喜好,甚至是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只要,內容沒有逾越當局的「紅線」,就可以娛樂至死。

而在香港,市民接收資訊的渠道多不勝數,比委內瑞拉及中國來得多,除非採取更極端手法,否則香港的土壞,實在難以「欣賞」這種左派口味。所以港府、左媒才會配合「文攻武嚇」,一方面撰文要求依法取締不願親政府的媒體,那邊廂直接派出警務處處長自訂「假新聞」定義,威嚇媒體需要負上法律責任。可見北京當局早已作出多重部署,繼續壓制僅餘的新聞自由,打造他們心目中所謂的「二次回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