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情家園》— 「家」是實現這美國夢的驅輪
韓語電影,越戰越勇,繼去年的《上流寄生族》(Parasite) 在奧斯卡金像獎上摘下最佳電影殊榮之後,今年這部《農情家園》(Minari )就獲得奧斯卡六項提名,當中包括最佳電影及最佳導演獎項。
《農》是導演Lee Issac Chung根據自己的童年回憶改編的半自傳電影。電影主角Jacob (Steven Yeun) 一家由韓國移民到美國展開新生活,再舉家由加州搬到阿肯色州,希望在當地肥沃的泥土種出韓國的蔬果,這背後包含一種象徵式的意義,韓國蔬菜的種子落入美國的土壤裡能否茁壯成長,喻意著韓國人移民到外地後的何去何從。
《農》不花巧地道出普遍新移民所遇到的問題如生計、文化差異、言語不通等,但我特別欣賞導演沒有因為大環境的政治正確趨勢而戲劇化地加插歧視問題,特別在教堂一幕,Jacob一家是教堂內的唯一亞裔面孔,我是很擔心電影一直建造下來的氛圍會轉向探究歧視的方向,幸好導演利用孩子的童真跳過這議題。
導演在韓國及美國兩種文化衝擊下孕育成長,在作品中看出他很重視自己民族的價值觀,同時亦擁抱美國夢。在《農》不斷看到非常韓國的家庭標誌,最明顯的是當David (Alan Kim) 作了惡作劇後的那場戲充滿著傳統父權社會下的尊卑之分,父親威嚴地坐在一方斥責兒子,母親坐在身後方,而David亦在另一方默默接受責備。然而,電影的故事本身與亞洲人的傳統觀念大相逕庭。Jacob 本來可以如一般新移民的做法,腳踏實地繼續打工供養家人,但他卻決意搬到無人之境闖一番事業為下一代打拼,就算妻離子散也決不撤退,這正正是美國夢的姿態。
(以下一段有少量劇透)
雖然如此,但「家」的概念始終是電影的中心,這也是令主角實現美國夢的驅輪。電影最後那場熊熊烈火把所有機會都燒乾燒淨,但卻讓本來快要破碎的這個家重生。在結尾一家人累得在客廳相擁入睡,簡單一個畫面,卻有深層的意義。而最後令他們重新開始的就是外祖母一早種下的韓國水芹菜,這些韓國特有的水芹菜很粗生,逆境順境,在任何環境都能壯大成長,就好比Jacob的一家。
《農》返璞歸真,不花巧,不造作說這個追夢尋家的故事是它最好看的地方。當中David與外祖母相處的一幕幕畫面,好像也曾幾何時發生過在我們的身上,看着這些畫面,也勾起自己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