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持續,但隨着夏日漸近,大家盼望回復正常生活的心又再騷動,就如舒伯特藝術歌曲《冬之旅》中<夢境的春天>的詩詞那樣:

我夢見繽紛的繁花
在五月欣欣綻放
我夢見翠綠的草原
亦夢見百鳥啼歡
雄雞初啼
眼睛甦醒
冰冷黑暗中
烏鴉在屋頂上嘶啞
….
我想你會嘲笑這名做夢者
在寒冬裏看見鮮花

《冬之旅》故事的流浪者,正因為有夢和美好的回憶,才能支持自己在冰冷現實之中生存下去。這就如香港藝術家一樣,經歷了兩年因疫症而來的業界寒冬,此時此刻仍堅持做藝術的,想必是追夢者,相信藝術能夠在疫症中為人帶來希望。五月將至,美聲匯有別於不少藝團爭取場地進行現場演出的做法,反而在四月三十日推出《我的雙城記》的錄播音樂會。縱然在籌備錄播音樂會之中面對不少挑戰,但美聲匯藝術總監柯大衛 (David) 則看到這種音樂會形式有很大發展空間,不單讓節目設計更添彈性,更可讓音樂會加添故事性,也可讓更多香港音樂家與時並進,增進演出錄播音樂會的經驗。

David 生於馬來西亞,年少於香港演藝學院學習聲樂,曾奪得澳洲馬達歌唱比賽冠軍。他與澳洲昆士蘭歌劇院合作,在莫扎特的《唐喬望尼》一劇中飾演重要角色唐奧塔維奧,自此踏上專業演出舞台。他於2000年起於香港演藝學院教授聲樂。《冬之旅》對不少古典音樂樂迷當然有一定吸引力,David 更是首位演出舒伯特三部聯篇歌曲的本地聲樂家。然而,David 和知名鋼琴家楊習禮(Raymond) 同台,並沒有演出舒伯特任何全套聯篇藝術歌曲。他反而希望加入自己千里迢迢由馬來西亞到香港求學的音樂歷程,鼓勵一眾同路人在這寒冬之中堅持夢想。不論昔日與現在,馬來西亞對藝術的支持始終比香港少,但David 年輕時的敢夢敢想,成就他以音樂編寫這部雙城詩篇。 

錄播音樂會讓選曲更添彈性

表演藝術家大多喜歡現場演出,觀眾對演出的熱情鼓舞使他們有好的演出。然而,現場音樂會需要一氣呵成,所以在節目設計上不能單以個人喜好去挑選曲目,也需要考慮到演出者的體力和情緒轉換時的流暢度。所以,男高音的現場音樂會鮮有把藝術歌曲、歌劇和流行樂曲安排同場演出,因為三種風格迥異歌曲所需要的唱腔不同。然而可以剪輯錄播音樂會,則讓這一切變成有可能。

過往一年,美聲匯吸收了不少網上音樂會的演出及創作經驗,如適合親子的原創音樂劇《快樂王子》網上版、玩轉傳統歌劇的《當莫扎特遇上達‧龐蒂》及原創「流行」歌劇《摯愛 — 浦契尼》網上現場直播等。David發現錄播音樂會曲目彈性較大,可以比現場演出更豐富,演出者也可以選擇自己滿意的版本作剪輯。難怪 David形容「這場音樂會曲目只有錄播才有可能」。為了盡善盡美,David 連音樂和聲也親自錄音,讓觀眾可以享受更佳聲效。

以個人音樂歷程作主線

相比起《冬之旅》處處的觸景對無常的唏噓,David特意以個人音樂尋夢故事作為每首樂曲的引子,讓網上觀眾更易投入樂曲,並「以音樂和大家分享這兩個城市對我的影響和感受」為題。相比起不少音樂會以音樂歷史作簡介,為學習音樂而奮鬥的故事的確更容易打動人心。更何況對David來說,音樂從來無分國界、種族、時期和類型。因為其音樂路上,教會音樂、流行音樂和學習古典音樂本來就是他生活一部份,從來不分高低,最重要是自己享受和覺得有趣。他更因學習古典音樂而學懂德意法語,「始終要理解樂曲背景和語言才能演唱」。

David 多元文化的音樂背景,也令整個音樂會以宗教、藝術歌曲歌劇和現代作品為題,包括聖詩、民謠、舒伯特的三套聯篇歌曲《美麗的磨坊少女》、《天鵝之歌》、《冬之旅》的選段,還有歌劇,可算是包羅萬有。而《我的雙城記》每首樂曲對David 來說均別具意義,如《向何方》是他在香港演藝學院就讀期間,與當時演藝學院院長回到檳城為學校招生時演唱的曲目; 《草原之夜》是年方九歲,人生第一首獲獎歌曲。因為錄播音樂會的選曲彈性,David 才可這些經典作品和自己音樂尋夢故事同時結合在一個音樂會內,與觀眾一齊感受他的音樂大同世界。

提攜後輩 尊重對方專業 平起平坐

《風琴手》乃是《冬之旅》最尾一首樂曲。有人認為當中流浪者和風琴手在寒冬之中結伴同行,乃是天涯淪落人。然而,流浪者遇到風琴手這位知音後,便在找到人生新意義 – 與人同唱自己心聲。這和David讓鋼琴家Raymond奏出他人生的經典樂曲相似。Raymond 更是第一次體驗錄播音樂會和現場演出的不同。「錄播音樂會可以再錄,並選出最好的版本,但現場音樂會即使出錯也只能繼續演出。相比之下,是一個跟平日很不同的經驗。」但他們並沒有因此便利而馬虎準備,光是排練已經十多次。David解釋:「始終每個藝術家背景不同,需要一點時間磨合,讓大家在音樂和節奏有共識,演出時就會更順利。」由於藝術歌曲的鋼琴家和演唱者是平起平坐,鋼琴家也需要對其文字有很深的認識,所以David 更補充「藝術歌曲伴奏要以音樂托起演唱者,而不是蓋過其聲量,其實難度好高……Raymond 因應演唱者變化而快速改變鋼琴音色,實在難得」。若有學習鋼琴的人便會理解,要演奏出有磅礡聲量不是最難,而是如何在控制琴鍵彈出似有若無的聲音。難怪David要伙拍主修藝術歌曲伴奏的Raymond演出,大讚拍夥用心投入,「一般伴奏不會和我一齊去理解德文詩詞」。

生於斯 長於斯 不忘馬來西亞和香港音樂

有別於傳統錄音室可以享受兩個月的錄音時間,是次錄播音樂會只有兩天現場錄音及錄影,之後便要作後期和聲及剪接。雖然和一般先錄音樂的錄音流程不同,但讓David有更大自由創作。甚至錄影《我的雙城記》時,即興的自彈自唱福建話詩歌,分享小時候教會生活如何影響他音樂之路。

而有別於一般古典聲樂家,David的演出有較多現代作品,「我讀譜和背譜快,自己也喜歡有挑戰性的作品,所以不少現代作曲家都喜歡和我合作」。David慶幸香港有一班優秀的作曲家,創作很多傑出作品。陳慶恩教授的《鬼戀》和許翔威先生《守夜人》便是例子。以《鬼戀》為例,當中的音階並不是一般易上口的演唱歌曲,而且音思孤獨凋零,但同時演唱中回憶十年前與「鬼」相遇那段難以言喻真假的記憶。

朋友,唱吧,繼續奔流
輕快地奔流

《向何方》(選自舒伯特《美麗的磨坊少女》) 

David希望以自己的音樂追夢故事,引起更多觀眾對不同的音樂有更多接觸,從中再培養自己音樂品味。若觀眾反應良好,也是鼓勵他及其團隊繼續日後發展更多優質錄播音樂會的動力。David和鋼琴家楊習禮 (Raymond)更希望錄播音樂會可以培育更多本地觀眾,並於日後透過不同的海外平台與海外觀眾作交流。

《我的雙城記》必聽音樂位
David即興自彈自唱

在宗教曲目的樂曲全都是David 即興演出,大展多年來即興夾band 功力!

 

一人配七種和聲

David個性喜好挑戰,他一人錄影後在幕後唱了七種和音,也只有錄播音樂會才可自己和音。

 

十分忙碌的鋼琴伴奏

《美麗的磨坊少女》就當然要留意Raymond 如何用鋼琴營造生動的潺潺流水聲和磨坊內的忙碌工作。
《天鵝之歌》就要留意鋼琴的輕型如夜鶯在黑夜穿梭。
《風琴手》為《冬之旅》最後一首,以鋼琴扮演歐洲中世紀樂器風琴(hurdy-gurdy)吟遊詩人那種邊搖邊唱的空靈音色。

 

美聲匯

​《我的雙城記》

一位音樂家的自白

免費網上直播

 

首播:30/4/2021(星期五)8 pm(直至 31/5/2021)

頻道:RhapsoArts Facebook / Bel Canto Singers Facebook

廣東話演出、中英文字幕​

狄更斯的《雙城記》是倫敦及巴黎。詩人余光中的雙城記是台北及高雄,而男高音柯大衛的雙城記則是故鄉檳城及定居超過二十年的香港。這位遊子離鄉別井,半生只為尋夢。做夢,是他的寫照嗎?音樂會《我的雙城記》是一位音樂家的自白,在錄像及燈光的映襯下,且聽柯大衛娓娓唱出半生尋夢之聲。

男高音:柯大衛

鋼琴:楊習禮/郭品文

導演:方祺端

錄像設計:方曉丹

燈光設計:羅文姬

劇本:柯大衛/蕭穎心

 

主辦:美聲匯

資助:香港藝術發展局

年度贊助:常青集團、Tiong Kiu King Holdings Ltd.

策劃:華意堂藝術策劃

 

節目:

(本文為贊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