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 年業餘古生物學家岸本慎吾在日本南部淡路島上發現了一保存良好的鴨嘴龍科化石,但該化石一直未能分類,並存放於兵庫縣自然與人類活動博物館等待分析。最新刊於《科學報告》的研究則指,該化石屬於全新物種伊奘諾大和龍 (Yamatosaurus izanagii) ;發現了解擴展恐龍家族樹外,亦對鴨嘴龍遷徙模式與演化提供了新線索。

雖然鴨嘴龍科早期成員很可能從亞洲跨過白令陸橋遷至美洲,但該陸橋可能是雙程路,可讓鴨嘴龍科後來的成員返回亞洲。不過該說法,引起了部份學者對日本等地發現的某些鴨嘴龍科成員起源的質疑。伊奘諾大和龍的部分骨骼特徵及其估計的歷史,即恐龍滅絕之前的 7,100–7,200 萬年前,則支持鴨嘴龍科後來成員也可起源於亞洲的說法。

伊奘諾大和龍亦是同一團隊於 2019 年在北海道發現的另一種日本鴨嘴龍日本神威龍 (Kamuysaurus japonicus) ,該品種更是迄今日本所發現的最大型恐龍,相信生活於 7,240–7,060 萬年前。

参與該兩次研究的日本北海道大學博物館古生物學家小林快次指,兩個物種都是日本發現的第一批白堊紀晚期恐龍。直到現在,我們還不知道恐龍時代末期日本有怎樣的恐龍,發現有助學界了解恐龍如何在兩個大陸之間遷移。

鴨嘴龍物種多樣性極高的部分原因是其強勁咀嚼能力,這些物種的口腔內有數百枚緊密排列的牙齒,當甩牙後生在其下面的牙齒可推上補充,這種換牙方式也在現代鯊魚中出現。不過伊奘諾大和龍則在數個齒列 (dental battery) 位置上只有一枚功能性牙齒,且在咀嚼表面上沒有凹凸的脊,表明牠們與其他鴨嘴龍不同,更已演化成可進食不同類型的植被。

團隊亦發現,伊奘諾大和龍肩膀和前肢的發育水平出乎意料之外,顯示出鴨嘴龍從雙足變成四足行走的演化過程,改變人類對鴨嘴龍演化的理解。

來源:
Science Alert, A Curious Hadrosaur With Super-Weird Teeth Has Been Unearthed in Japan, 29 April 2021

報告:
Kobayashi, Y., Takasaki, R., Kubota, K. & et al. (2021). A new basal hadrosaurid (Dinosauria: Ornithischia) from the latest Cretaceous Kita-ama Formation in Japan implies the origin of hadrosaurids. Sci Rep 11, 8547. doi: 10.1038/s41598-021-87719-5

文/Alan Ch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