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趙無極」張浩強:俯拾文明碎礫
【文:波利】
說是香港趙無極全無貶意,只是在部份作品間自然看到趙氏大師的氣韻,加上同是日期組成的作品名稱更是玩味十足。
展覧介紹中引用了班雅明的哲學觀,提到班雅明,並不是我最熟悉的哲學家,只是略懂略懂,拾前人牙慧; 尤其《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放在最近的NFT熱潮似乎潮得不得了,這樣的反複製電子作品又能不能轉令電子藝術重拾光暈?真是有趣的問題。不過今天的主角不在這裏,張浩強(Edward)引用的是班雅明的史學觀,也是其彌塞亞哲學。
波利認為最能夠展示班雅明史觀的是數張白色的風景,《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描述了一個光暈消亡的時代過去,而迎接當時人們的是一個複製藝術的時代,在歡天喜地的說辭裡看到了婉惜。《歷史哲學論綱》的新天使論延續了這種觀點,歷史的未來是人放棄了無數可能性而生的處境,望似是進步的假像亦只是由於勝利者歷史堆砌而成;背向未來,注視崩解的過去,班雅明歌頌此時此刻。
張的主題性與城市感結合,單純的日期及坐標作名正是難以再更為客觀的描述;但不然,蒼白的城市街景才是畫者對此時此刻真實的陳述。我不知道張對未來的想法是否與班雅明一樣,等待著未來走無可無而彌塞亞到來的時刻,不過消亡的景像點燃的似是今天所捉不住的東西。
Edward指他運用水彩的流動,是為了打散堅固結構的手段,目的是在建築物之間尋找可以想像的空間。的確,所到之處可以是虛無,可以是無限,所描寫的城市變成了一個整體。
細看之下水彩覆在木板之上的紋理構成了張作品風格的脈絡,不同於油彩作畫完全對表面肌理的主導性,木質顯然是作品的重要部份。一是呼應作品中經常出現的林木景色,二是造就了如趙無極渾然天成的自然紋理。另一技法難題則是表現水彩在平面上的流動性,營造畫面淡然的氛圍。
而最趙無極的我會說的是《2021 01 03 HK 22.278548, 114.163855》,張過去常見的題材有自然和城市,而此作很像趙的一系列版畫或晚期水彩。大片的顏料似是描述整個空間又像是極近的細部,雜陳的用色既有自然感卻又難以言明,像是隱晦的預言。
張浩強展覧一系列的活動更有音樂表演的環節,可惜當天未能欣賞。月末之前大家不妨抽空前往參觀這一場極具個人風格與歷史感的文明荒野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