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看到「集中營」一詞,腦海中浮現的都是納粹德國的歷史畫面,但如今還會想到新疆。維吾爾人所遭受的種種折磨,比納粹德國來得更貼身,是正在進行式,是那一個殺人政權。當死亡恐懼逼近時,該如何撐過去?或許,我們還是可以從不同人的二戰記憶中找到些啟示。 

即將於五月上映的《波斯密語》,由烏克蘭裔美籍導演Vadim Perelman執導,故事改編自二戰期間的真人真事,講述猶太人「之堯」為生存謊稱自己是波斯人,卻意外被納粹軍官要求教導他波斯語。於是,根本對波斯語一竅不通的之堯為了求存,就憑空捏造新的「波斯語」。電影透過納粹集中營倖存者的視角,道出極權時代下的求生故事。

導演曾在訪談中提到這部作品希望可以盡力做到貼近現實,因此到了德法邊境一個名叫Natzweiler Struthof的營地汲取靈感的,也從不同營房中取用各種元素,參考歷史照片和錄像,重構《波斯密語》的中轉營。

另外,導演指記憶與創造力也是電影重要的主題之一,人類面對絕境時迸發出的創造力與意志,也許是我們無法想像的。拼命活下來,才能有重述真相的一天。

小妹以前常戲言自己求生意志薄弱,若不幸面臨什麼生存困境,大概很快就放棄。但這幾年,好像多了點求生欲,努力活著,才能繼續抗衡,至少守住記憶與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