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角皇都戲院保育 鄭志剛:申請列入聯合國文化遺產
新世界發展行政總裁鄭志剛於論壇上分享藝術融合商業的經驗,並以北角皇都戲院保育為例子,試圖建立香港文化軟實力。他特別提到該處飛拱建築極具特色,將會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請加入文化遺產名單。
鄭志剛昨日(4 月 29 日)以主講嘉賓出席團結香港基金主辦的論壇,並以「藝、文、商、社共融 重塑香港軟實力」分享藝術融合商業的經驗。
論壇上,鄭志剛首先闡述自己的文化藝術觀,繼而以新世界發展北角皇都戲院項目為例,說明如何結合藝文商社發揮香港軟實力。介紹皇都戲院時,他特別提到天台的飛拱結構,「從未有人用起橋嘅爪去用於 commercial building」,所以做法相當特別。他又指資料顯示,建築設計意念緣於營造零柱位的戲院令音響效果發揮更佳,並進一步透露,新世界發展就皇都戲院「會 submit 去 UNESCO,希望變成 UNESCO site」。
鄭志剛續指,皇都戲院是港人集體回憶,其電影、音樂、中西文化表演藝術,以及建築元素,全都是香港的「文化底蘊」,「係咪可以變成軟實力,就視乎我哋可唔可以變成精神語言,發揚光大,去同國際交流」。
皇都戲院其前身為璇宮戲院 (Empire Theatre),1952 年在有「小上海」之稱、摩登繁華的北角落成,由歐德禮 (Harry Odell) 創辦,可謂 50 年代的民間大會堂,填補 1962 年大會堂落成前,本港表演場地的空白,亦見證香港戰後娛樂事業的百花齊放。1959 年,璇宮易手改名皇都,漸多轉向播放電影。戲院見證香港國語片與粵語片盛世,許多由李小龍、許氏兄弟和功夫片等經典作品,均在皇都戲院作首輪放映。往日該處曾人頭湧湧,頂層戲院可容納近 1,200 名觀眾,戲院樓下的三層商場則有過百商戶,並有桌球場、茶樓。戲院曾邀請不少巨星登台演出,如費明儀、鄧麗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