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加得減
政府公布最新的放寬限聚令措施:如果信徒都打一針防疫針,教會聚會便可由 30% 的容量上限增至 50%。這個措施表面看似吸引,其實與現況十分脱節,換一句潮語説,叫堅離地,還缺了一個「成」字。為什麼?請想一下:現在全香港只有不到 20% 的人打了針,如果只容許打過針的人進教堂,有 80% 以上的信徒便會被拒於門外,到時人不是多了,而是少了。這條數其實很易計。有誰願意做這不化算的事呢?我想不到。除非有教會想把不打針的信徒都擋在門外,懲罰一下他們不依從政府的勸告打防疫針。
此外,信徒都是在崇拜前到教會的,要在極短的時間內為一大群人做是否有打針丶健康情況是否不適合打針丶年齢層是否不適宜打針等的資料核實工作,實在也很困難,容易造成混亂和衝突。由於不少教會都是找義工來協助管理崇拜的秩序,近日已因執行防疫措施而令不少義工與其他信徒關係緊張,更多的措施只會令更多義工退出服務教友的行列。這些措施為難了信徒,更為難了牧者。
還有,把準備參加崇拜的信徒拒於門外,實在很難説得過去。教會既然宣揚一個普世的福音,要拒絕沒打針的人進入教會,等如將人分類對待,神學上丶信仰上都説不通。勸喻有傳染病信徒暫停聚會以免感染他人是一回事,把做足防疫措施又沒健康問題的信徒視為潛在帶病毒者而拒絕他們進入教會又是另一回事。牧者們恐怕也過不了自己那一關。
其實,政府之前已經放寬限聚令措施,容許學校 2/3 學生同時回校上課,球場丶戲院及表演場地等則容許 50% 的人數上限。為什麼政府不可以一視同仁的容許宗教聚會提高到 50% 的場地容量,而不需要先打一針才放寬聚會人數的限制呢?難道是因為教會沒有「經濟價值」?
如果政府願意放寬教會聚會人數的限制,相信整個社會都會得益:更多人會有健康的宗教和社交生活,憂鬱症情緒病可能因而減輕或減少,而信徒也會更多的組織起來,服務社會上有需要的人。對整體社會而言,這樣做還是比較化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