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塑】魚類早在 1950 年代已攝取微膠粒 洗衫為塑膠污染來源之一
塑膠污染的歷史可能比想像中久遠。最新刊於 Ecological Applications 的研究檢查芝加哥菲爾德自然史博物館的魚類館藏,發現早在 1950 年代,魚類已吞嚥微量塑膠,並不斷在其腸道中累積。
領導研究的芝加哥洛約拉大學生物學副教授 Tim Hoellein 表示,過去 10 或 15 年,公眾才意識到水中塑膠污染問題,但實際上自塑膠發明以來,生物已曝露於塑膠垃圾之中,而人類一直不知道塑膠污染的歷史情況,所以團隊從博物館標本去追溯。
菲爾德自然史博物館有超過 200 萬魚類標本,而團隊則集中分析 1900 年開始收集的 4 種常見魚類分別是大口黑鱸、美洲河鯰、 沙美洲鱥與黑口新蝦虎魚。另外,團隊也有分析來自伊利諾伊州自然歷史調查和田納西大學的標本填補部份抽樣空白。
團隊在這批魚中找體型最平均的標本,並試圖每款魚每十年也有至少 5 個樣本可解剖其消化道作檢驗。團隊其後會以過氧化氫 (hydrogen peroixde) 分解所有消化道有機物,剩下魚攝取的塑膠。
不過由於魚攝取的塑膠大部份都無法用肉眼看到,團隊須以拉曼光譜學 (Raman spectroscopy) 技術確認剩餘物的化學特徵。
團隊發現,隨時間推進越來越多塑膠製造,生態系統中也積累越來越多塑膠;在本世紀中葉前所有魚類標本都無微膠粒,但是當 1950 年代工業大量製造塑膠時,標本腸道中塑膠濃度急增。
菲爾德博物館的魚類學家 Caleb McMahan 指,標本腸道中的微膠粒濃度基本與生產水平有關,其含量趨勢也與在海洋沉積物中發現的模式相同。
團隊又發現,一種潛在的塑膠污染形式來自服飾,每次洗衫時都會令微細纖維掉進水系統中。
去年曾有研究指,自 1950 年代人類開始大量生產如聚酯和尼龍的合成纖維以來,至少有 560 萬噸的這類微纖維從衣物洗滌中釋放出來。
來源:
Phys.org, Fish have been swallowing microplastics since the 1950s, 29 April 2021
報告:
Hou, L., McMahan, C.D., McNeish, R.E. & et al. (2021). A fish tale: a century of museum specimens reveal increasing microplastic concentrations in freshwater fish. Ecological Applications. DOI: 10.1002/eap.2320
文/Alan Ch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