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挫敗學習包剪揼
【文:劉劍玲 / 圖:渺筱】
話說兩年前有一天探望朋友一家,跟他們相聚聊天;再加上其他朋友及其子女,十幾個大人幾個小孩,好不熱鬧。
廳中一角,我和一位四歲小孩阿B玩包剪揼(兒童猜拳遊戲「布、剪刀、石頭」)。小孩常常「出揼」,我很容易勝出。大人看到,有一位笑說:「阿B你成日出揼,係人都估到啦」,然後微笑,其他大人也笑,我更是哈哈大笑。接著,我看到身旁的阿B垂頭喪氣,說:「我不玩了」。
那一刻,我知道,大人不經意的笑,傷了小孩的自尊。
1) 先照顧自己
我內心冒起數個念頭:「我只是哈哈大笑了一下,阿B你不是那麼小器吧?」、「慘,我是不是傷了阿B的自尊心,Oh No,拆自己教非暴力溝通的招牌」、「點樣收科呢……」。
這時,我知道自己是被刺激了,要回到內心照顧自己,聽聽自己的需要。
指責阿B小器,其實是掩飾我的內疚感,因為我希望自己有能力關心和照顧小孩;我教非暴力溝通,也希望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能夠言行一致;同時我真心關心阿B,希望她在成長的過程中,不因挫敗而氣餒,或因羞恥而逼迫自己學習,而是因鼓勵和關懷,從心而發地茁壯成長。
內心漸寬,這時我更有空間去聆聽阿B的需要。我彷彿聽到阿B內心的吶喊:「你哋都取笑我,我唔玩啦,我唔玩就唔會畀你哋笑!」很痛,阿B有挫敗感,渴望得到認同和肯定。
2) 聆聽小孩
看著阿B扁嘴又黑面,我用溫柔的眼神看著她,問:「阿B不開心是嗎?」阿B看了我一下,點點頭。「阿B想得到認同和肯定,是嗎?」阿B看著自己的腳趾,點點頭。「阿B想玩贏包剪揼,是嗎?」阿B看著我,又點點頭。
這時我留意到阿B的神情放鬆了少許,沒有那麼愁,我說「姨姨教你玩包剪揼,好嗎?」阿B再點點頭,我內心鬆了一口氣。
看來這次我的聆聽讓阿B從挫敗感中走出來,看到自己想有成就感、肯定和認同的需要,並且願意透過行動(聽我教包剪揼),來滿足自己的需要。這時我知道阿B心情上已經ready,可以平靜地聽我教導。
3) 具體地教導小孩
然後我教阿B,「猜包剪揼的精髓,是不要讓對方猜到你會出什麼。你時而出揼,時而出剪,有時又出包。有時每次都不同,有時有兩三次相同,重點是不要有固定的模式,不要讓對方猜到。明白嗎?」阿B點點頭,這時我開始再跟阿B玩包剪揼。
4) 平等真誠的相處
我沒有特別遷就阿B的程度,而是平等地跟她玩。假如我遷就她,她會看得出來,無形中傳達訊息:「即使我教了你,你還是不如我,所以我要遷就你。」再加上包剪揼這個猜拳遊戲,本來就照顧了兒童的程度,我就更放心真誠地平等地跟她玩。
我驚訝地發現,阿B的水平跟我拉近了,我真的猜不中她出什麼。猜了十次,竟然不分上下,她勝一半,我勝一半。
5) 一起慶祝
這時阿B雙眼放光,閃出愉悅滿足的眼神,我也滿面笑容的說:「阿B做到了,阿B的水平跟姨姨一樣呀!阿B很快就明白了怎樣玩包剪揼!」然後我們笑著對望,慶祝阿B學習到包剪揼的喜悅,也慶祝我們彼此的連結。我不急於做其他事,而是繼續和她對望,讓這份歡樂和滿足感,沉入我們的心深處。
我心底裏也發出光芒,看到小孩能夠從挫敗中恢復過來,並由心底裏發現學習的美好,又學習得那麼快,真替她高興。而我……幸好不經意的哈哈大笑,沒有為小孩留下創傷,慶幸來得及補救(捏一把冷汗中)。
原文刊於作者網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