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人》:中俄疫苗外交見成效 增國際地位獲實質利益
武漢肺炎 (COVID-19) 疫苗成為各國抗疫的關鍵。《經濟學人》分析文章指,中國及俄羅斯憑著積極的「疫苗外交」政策,不但令他們進一步鞏固於發展中國家的外交地位,更得到實質的利益,包括俄羅斯得以同波利維亞政府開展稀土採礦及核研究項目的洽談,而柬埔寨和老撾於南海議題上站在中國一方,或多或少也是對中國疫苗「感恩桃報」。
多種 COVID-19 疫苗相繼在去年底及今年年初獲批使用,但主要受惠的都是較富裕的西方國家,不少國家仍然難以為國民購入足夠疫苗抗疫,而一些較貧窮國家的情況就更為嚴重。法新社調查發現,現時全球已使用的約 10 億劑疫苗中,只有 0.2% 被低收入國家國民使用。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也曾在 2 月批評,當時全球有 130 個國家連一劑疫苗都未收到,認為能否平等分配疫苗,將是全球最嚴峻的道德考驗。
雖然西伯利亞在俄國協助下、情況較為理想,但該國總統 Aleksandar Vucic 批評其他國家:「現時要取得疫苗,比得到核武器更加困難。」並形容情況有如鐵尼號沉沒,人人都只想為自己覓得救生艇。
在難以取得西方國家研發的疫苗下,不少國家轉向中國及俄羅斯求助。《經濟學人信息社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 EIU) 》上月底(28 日)發表的報告指,俄羅斯決意對亞洲、東歐及拉丁國家為主的 70 多國出口疫苗,而中國截至 4 月底(22 日)為止也分配或計劃分配了疫苗至約 90 多國。相比之下,歐美大國對貧窮國家的支援顯得更少,而與窮國分享 Covid 19 疫苗的國際計劃 COVAX 則受到印度近日實施的出口限制,進度緩慢。
《信息社》指,中俄兩國除了向貧窮國家提供疫苗,也會在海外設廠及訓練當地人員製造疫苗,填補了國際上的「疫苗真空 (Vaccine vaccum) 」 。《信息社》認為此舉正正讓兩國提升於國際間的地位,以及增加其戰略影響力。該報告指,兩國除藉此爭取全球聲望外,還可以疫苗來獎勵忠實盟友,以及從中獲得利益。其中,俄羅斯與玻利維亞政府在完成一批次的疫苗分發後,得以開展在當地進行稀土採礦的商討以及恢復一項核研究計劃。而中國對柬埔寨和老撾的支援,部份原因相信是為了爭取他們在南中國海議題上對中國的支持。
不過《經濟學人》同時指出,中俄的疫苗外交雖然取得成效,但國內的疫苗接種表現卻未如理想。中國龐大人口令疫苗接種難以進行,而科興疫苗在巴西測試中所見的有效率只有 50.7% ,僅僅超過世衛要求的 50% 水平。俄羅斯在國內則因產量及民眾對疫苗信心不足問題,接種情況未如理想。兩國每天每 100 人接種數量只有 0.2 個,相比之下英法的數字為 3 倍,美國更達 5 倍。《信息社》預料俄羅斯要到明年中才可做到大規模接種,而中國則在明年年底才可達至該目標。
來源:經濟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