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公司收購歐洲企業近半涉華政府 歐盟擬新例限制外國補貼收購活動
去年曾有研究指 2010 年來 650 宗中國公司對歐洲企業的收購案中,約 4 成「涉及高或中度與國企或國家控制企業」。歐盟委員會當地時間今日(5 日)宣布,擬限制獲外國補貼的公司收購歐盟企業或參與公共招標。該規例的介紹網頁雖未提到中國,但多家外媒均指今次行動是針對中國的舉措。有歐洲議會議員表示﹕「面對中國時(歐盟)未能確保競爭中立原則,令歐洲工業政策如今必須捍衛自身利益」。
一直以來,歐盟不容許成員國在損害公平競爭的情況下,向企業提供財政支持。然而這項禁令並不限於外國補貼企業。今次新規例旨在堵塞此漏洞。新規例規定,若懷疑有外國補貼的公司收購金額達 5 億歐元(約 46.6 億港元)以上的歐洲企業,而當中最少 5,000 萬歐元(約 4.7 億港元)是來自外國補貼;或有 2.5 億歐元(約 23.3 億港元)以上的採購合約,歐盟委員會將進行調查。
此外,接受外國補貼的企業若要收購歐洲企業,必須披露外國補貼金額,以及取得歐盟委員會的批准。違例者可罰款或被複核收購行動。新規例亦容許歐盟主動調查懷疑未披露外國補貼的企業收購案。
《路透社》指,歐盟委員會今次行動,原因之一是 COVID-19 令一些歐洲企業股價下跌,或被外國資金收購。歐盟委員會主席烏爾蘇拉・馮德萊恩 (Ursula Gertrud von der Leyen) 在 twitter 表示,「歐盟是全世界最開放的市場,但開放同時也要兼顧公平」。
雖然新規例未有指明針對中國,但不少國際媒體均認為與中國不無關係。CNBC 便提到,2016 年,中國公司騰訊曾收購芬蘭手機遊戲公司 Supercell 的大部份股權;而電器公司美的集團則購買了德國機械企業 Kuka。
去年,荷蘭顧問公司 Datenna BV 研究指,2010 年以來歐洲 650 宗中國收購案中,約 4 成「涉及高或中度與國企或國家控制企業」,並指在歐洲的企業收購活動中,中國政府隱藏於層層持有人之中。
歐洲議會議員 Reinhard Bütikofer 對歐盟委員會的提案表示歡迎,並稱「面對中國時(歐盟)未能確保競爭中立原則,令歐洲工業政策如今必須捍衛自身利益」。
新規則提出後,需要在未來數月取得一眾歐盟成員國以及歐洲議會的同意,才能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