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E】歷史試題觸及日本侵華 問 1930 年代中港關係 引文指港產「對抗漢奸」電影 發揮「共赴國難」精神
中學文憑試(DSE)歷史科去年一道有關「日本侵華」試題,引發軒然大波。本屆 DSE 歷史科考試今日(6 日)舉行,卷一「四選三」歷史資料題中,再有題目觸及日本侵華歷史。題目要求考生根據所提供的「參考資料」,推論 1930 年代的內地與香港的關係。
上述「參考資料 B」為兩段文字,取材自歷史書。其中一段指 1930 年代香港受上海影業影響,會重拍或改編上海電影,而「面對日本侵華,香港電影人也發揮了共赴國難的團結精神」,舉例指蔡楚生在香港拍出「對抗漢奸的壯烈故事」《孤島天堂》。參考資料續指,自從 1941 年香港淪陷,香港電影業生隨即中斷。
根內地網站「豆瓣电影」資料,蔡楚生為內地導演、在上海出生,《孤島天堂》在 1939 年推出,電影根據內地作家趙英才的原著故事改編,講述上海淪陷成「孤島」後,一群愛國青年暗殺多名「為虎作悵的漢奸特務」,其後獲得民眾支持,最後「巧妙地把漢奸特務一網打盡」的故事。
指外商銀行「協助開展對華貿易」 華商銀行「重視本地投資」
除了有關香港電影業的一段,上述「參考資料 B」另一段文字,講述香港銀行業發展,指本港第一家銀行,是由「美國歸僑」於 1912 年成立的廣東銀行,其後是港商成立的東亞銀行。文中形容外商開辦的銀行,成立目的是「協助外國商人開展對華貿易」,而華商成立的銀行則「較重視本地投資及存款放款業務」。
同一問題亦提供另一項「參考資料 A」,為 1910 年代「香港永安公司」的宜傳海報,標榜是出口商及進口商,「選辦全球洋貨」。
此題目除了有一道小題、要求考生推論 1930 年代內地與香港的關係,小題佔 4 分;另一道小題要求考生按照參考資料及自己所知,闡釋「就反映 1900 -41 年間香港的經濟發展而言」,上述的資料 A、B「有多大用處」,此小題則佔 8 分。
問日本「軍國主義」興起動力
至於卷二「七選二」論述題中,亦有題目的時代背景觸及日本侵華時期,問題為『「就導致 1930 年代日本軍國主義興起而言,國內問題較對外擴張的動力更為重要。」你是否同意此說?試參考 1918-37 年間日本的發展,解釋你的看法。」
另一道論述題則問到「五四運動」,要求考生「評估辛亥革命和五四運動在 1911-37 年間中國現代化上的意義」。
去年歷史科卷一「歷史資料題」第二題「『1900-45年間,日本為中國帶來的利多於弊』你是否同意此說?」受親中媒體抨擊,考評局最終應教育局要求取消試題,而負責該科的考試及評核局評核發展部經理楊穎宇亦已離職。教育局局長楊潤雄轟題目引用資料片面及引導性,考生作答根本無討論空間,因當年日本侵華「只有弊沒有利」,更嚴重傷害日本侵華戰爭中,受到苦難國民的感情和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