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E】考評局歷史科前經理楊穎宇:今屆歷史題符合主旋律 避談敏感題 「翻炒」離譜
上屆中學文憑試(DSE)歷史科一條有關「日本侵華」的試題遭政府及黨媒炮轟,最後被考評局取消題目,引起激烈爭議。試題風波主角、去年底離職的考評局歷史科評核發展部前經理楊穎宇,批評今年試題淺顯得如「初中化」、「避晒啲敏感嘢」,當中不少題目翻炒自往年題目,與他以往於考評局內要求出卷員必須出新題目的原則有別,形容早有心理準備今年歷史科程度將不及往年,但想不到如此「離譜」。
楊穎宇提及試卷一的頭兩題,分別關於「香港經濟發展」及「中國經濟現代化」的資料都傾向符合主旋律,包括形容改革開放是「法寶」、深圳創業的「激情」等用語。他指資料呈現某一觀點本來是正常做法,但題目卻沒有問及考生如何理解資料的立場、用語有沒有偏頗,便已直接當成史實,要求考生直接引用,並非正常做法。
試卷一的另外兩題考核西史為主,楊穎宇指雖然驟眼看比亞洲史正常,但當中的分析題目亦是常見題目,「(考生)一早屋企背晒,考唔到佢哋應變能力」。除此之外,卷二的第二題、第三題、第六題、卷一有關「香港永安公司」的資料都有「翻炒」往年題目的跡象,其中「香港永安公司」資料更是與 2014 年的資料有 8 至 9 成相似,他認為可能由於出卷員只為出一份「政治正確」、安全的試卷,而非花心思設計試卷以考核學生能力。
他又形容,卷二的「分析 1971 - 97 年香港於亞太地區所擔當的社會、經濟和文化角色」一題是「痴線」,他表示題目出自歷史科的範圍大綱,但不適合直接用作試題,質疑亞太地區包括非常多國家,題目更要求考生論及香港於三方面的角色,45 分鐘內不可能寫完,加上題目中「社會」的定義亦模糊不清,認為題目有「出錯」的嫌疑。
作為前歷史科評核發展部前經理,楊穎宇自言早預到以往的歷史科已是「過去式」,惟當看到試題時仍感意想不到,形容試題「離譜」、「初中化」,不符大學入學試的應有水平,也與他以往於考評局堅持出新題目的原則不符,變成只著重背書,他笑言有朋友指「讀三個月歷史已經考到(今屆試卷)」。問及試卷質素值多少分時,他直言不合格,並反問「最低分係幾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