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大圍城,在香港看了一遍,在台灣看了一遍。

紀錄片很珍貴,在瞬息萬變、真正有生命危險的現場,緊緊貼著每一個普通人的激烈掙扎、嘶吼、喘息、傷痛、絕望、瓦解、堅持,在極其有限的條件下,有精準的判斷力,也有深切而平等的關懷。

恰恰是這樣的鏡頭,既沒有文宣幻象,也沒有上帝視角,讓人真正看到,將這些年輕的生命,以直接的暴力逼迫至瘋掉、垮掉,然後以(大約自以為十分優雅與高明的)圍困戰術,靜靜玩弄、而後收割的殘忍與冷酷。

鏡頭不會拍攝到徹底缺席的理大校長,不會拍攝到那些位高權重者,那些盆滿缽滿卻毫無承擔、還聲稱要放棄一代人的既得利益者,那些得意於這高明戰術的暴力機器決策者。但鏡頭裡每一個人的活生生的掙扎,每一分掙扎都凸顯出這些看不見的暴力,與令人難以忍受的冷酷。

想起那十三天裡的每一天。

想起一次一次,全城十數萬人屢屢走到理大周圍方圓三四公里的範圍內,從深夜到凌晨,四面八方地穿街走巷,靠近那座怪異地被天橋與隧道架空在城市中心的大學校園,試圖「救援」。人們整夜在煙霧中奔跑,毫無頭緒,毫不放棄,真像飛蛾撲火,就那樣,幾百人、幾百人地被抓。

紀錄片裡,圍城內的人透過手機看著這一切,哭喊著:這些都是「和理非」啊,他們這是在發瘋、送死啊。

我想,當時在新聞裡目睹了理大圍城的許許多多普通香港人,許多一生都沒有打過人、沒有吵過幾回架、堅持垃圾分類與不使用塑膠瓶的普通市民,那些「和理非」,都和我一樣,可以感受到,這圍困中被折斷的東西,和那背後的極度殘忍 — 語言無法描述的殘忍。大家都感到了,理大就是香港。我們不是局外人。許多人至今都被困在其中。如果是你,你怎麼辦?

理大圍城之後,香港人用近似公投的選票告訴了全世界答案。的確,這看似沒有改變什麼。但人們做出了選擇。就像紀錄片裡,鏡頭裡每一個,疲憊、絕望、瀕臨崩潰、但仍然不甘心的普通人,都要為自己在這個被定義的困局中,做出自己的決定 — 可能無法翻轉困局,但可以翻轉定義的決定。

作者 Facebook

(標題為編輯所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