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鏗鏘》的意義
記者的圈子很小。當中,港聞記者圈子更小,然後,電視新聞的圈子,又再小一點。
再然後,公共事務節目,即是所謂的 PA,圈子更小。做 PA 的人,即使互相不認識,名字也必定聽過。
入行之初,無綫的《新聞透視》、《星期 X 檔案》(因為會隨播放日子改名,後來才鎖定周日)、英文的《Pearl Report》、有線的《新聞刺針》、港台的《鏗鏘集》,亞視的《時事追擊》,幾乎已代表了大半個 PA、long form 的世界。
還記得入行時,前輩教授,新聞講究客觀持平,但 PA 有一點點不同。前輩說:做 PA,唔止做記者,你仲係一個 producer。做得 producer,除咗持平客觀嘅記者原則,你嘅故仔應該係有嘢想講,有你想傳揚嘅價值喺入面。
也有前輩說,一隻好的 PA 故仔,應該是十年後、二十年後,重看時,會從中看到當日的時代,永不過時。
他們都說,做得 PA,除了記者,你也應該以自己是一名製作人為榮。你不止要學懂做新聞,更要學懂用畫面說故事,傳揚理念,要做一個 story teller。
他們也說,港聞同事有他們的責任,他們要做的,是不偏不倚地報道事實;至於你,誇張地說一句,你應該要成為一個台的良心。
這些說話,一直在耳際徘徊不絕,直到如今,依然繞樑。
而《鏗鏘》,對於我這代 PA 人來說,一向都是一個,幾近烏托邦的存在。充足的資源、自由的空間,即管 TVB 一直自詡收視是人家的多少倍,港台節目又如何要依賴 TVB 的頻道……但從製作的土壤而言,大概沒有一位 producer 不羨慕《鏗鏘》。
光是他們 crew member 的人數,已叫當時為爭 camman 頭痛不已的我艷羨。
有前輩說,90 年代,《新聞透視》就是頂峰,「入到嚟做,就無得再上,無更好地方。」如果是這樣的話,對我們這一代來說,《鏗鏘》,就是這樣的一個存在。
而《鏗鏘》監製 Paul,雖然無緣見面,但光是聽他以前在 TVB 的故事,已在心中肅然起敬。
到今天傳出他請辭,《鏗鏘》的金漆招牌,在未來會擱到哪兒,大家心中有數。再環看四周,《刺針》已成繡花針、《透視》《檔案》不值一提、《時追》永訣。
PA 的世界,可能只剩 Now 的《經緯線》了。
然後,未來的香港,不知道還有沒有 PA 了。
雖然,資淺如我其實不適合大放厥詞。特別是大家還在拚命,PA 也不只是電視台專利,換個平台、轉換手法,「公共事務節目」仍能存續。像阿包到《喱騷》,也一定會做出好故仔。
只是,未來的香港,實在無法用常理猜度。我們都會繼續守下去,但在之前,在這個物傷其類的時刻,實在很想和大家一起哭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