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東華三院張明添中學學生們】

香港是個繁忙都會,摩天大樓聳然矗立,行人、行車如鯽。古老的雙層電車沿著蜿蜒的鐵軌徐徐而行,是城市中一幀特別風景。近年來科技及經濟發展一日千里,出現了「百花齊放」的局面 — 路面上所出現各式各樣的交通工具逐漸代替電車,成為現時港島區的主流。有人認為電車是造成交通堵塞的元兇,它已經完成「歷史任務」,保留電車只是抱殘守缺,但事實又是否真的如此?

時至今日,電車仍是一個有着實際功用的交通工具。電車速度緩慢,帶來舊香港的情懷,但早在百多年前於香港開始運營時,當時的媒體曾以「電掣風馳」來形容電車的速度。因為相較於當時的公共交通體系而言,電車的速度確實已經是相當之快。在今日,即便電車的速度已稍顯慢,但作為香港人日常生活中交通工具的意義,並沒有失去。根據電車公司的資料,電車的時速可達 45 公里,不屬於行車緩慢的交通工具,但很多時因其他車輛佔用電車路軌,反而令電車減慢行車速度。在港島的一些區域,步行顯得太遠,而搭地鐵,上落車站則有時會較為繁瑣,故而電車便成為較為不錯的交通選擇。

電車的去留問題之所以能夠引起民間的廣泛迴響,是因為它已成為香港大眾的集體回憶,亦是國際知名的地道文化標誌。對香港人來說,電車含有很多回憶,從香港發展的歷史上來說,電車記錄了香港島的發展,電車軌的位置就是當年香港的海岸線位置;從香港人生活上來說,電車亦陪伴香港人成長,成為不少情侶約會、親子相處的地點。既然電車對於香港人來說是回憶所在,因此就不難理解將電車取消會引來多少香港人的憤怒和批評。

百年電車是香港的標誌,在港人心中地位崇高。但面對發展日新月異,如果電車一直停滯不前,一成不變,會否終有一天,電車要走進博物館⼂光榮引退?因此,人們需要好好反思 — 電車將來該如何發展?保護集體回憶與提升城市競爭力又該如何平衡?

作者簡介:因參與由 YMCA 主辦之「第二十一屆傲翔新世代全方位青年領袖訓練計劃」,進行主題為「香港文化」的專題報告,冀望藉此良機向全港市民推廣「香港電車」,為推廣香港文化價值出一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