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深水埗主教山配水庫險遭清拆,引起公眾對古蹟評級的關注。本土研究社其後向古蹟辦申請,要求提供未獲評級的「具潛在文物價值建築物」地圖索引及實地照片,惟古蹟辦拒絕,指部分資料涉及個人資料及版權,而整理亦需要實際工作(very substantial work),屬不合理地使用部門的資源。本研社陳劍青表示,部分建築屬政府建築,以涉及私隱為由全數拒絕於理不合,又認為整理相關資料屬古蹟辦本身的工作。

本研社在 3 月底,以公開資料守則要求提供逾 8800 幢未獲評級的「具潛在文物價值建築物」地圖索引及實地照片,古蹟辦昨日正式拒絕申請。部門解釋指,相關照片有機會涉及業主的個人資料,將之披露不符合收集資料時的目的,以「個人私隱」為由拒絕。古蹟辦續指,要分辨個別資料是否適合公開,以及向地政總署釐清版權問題,均需要部門實際工作,認為資料要透過不合理地使用部門的資源才能提供,因此拒絕。至於部門目前擁有的照片總數,古蹟辦則指沒有備存有關數字。

本研社陳劍青表示,理解部分照片或為建築內部,不便公開,惟他同時指出,名單內不少建築屬政府擁有,以個人私隱為由一併拒絕,感覺只是「搵個藉口唔公開」。他又指,古諮會在主教山配水庫事件後,亦曾稱會研究該列表上的建築,認為整理該 8803 幢建築物的資料並非額外工作,「同政府口講好似唔太一致咁」。

他坦言,古蹟辦回覆反映部門擁有大量珍貴的文物紀錄未公開,民間手上只有含糊地址,「有時得條村名,好難再去研究」。他認為,部門擁有的資料可能是建築的惟一紀錄,「對香港保育前世今生好重要,公眾亦都有知情權可以睇返」,甚至希望以此去追尋部分建築被拆的「死因」。他表明會再跟進,期望古蹟辦可以提供其他方案、或部分建築的資料。

古蹟辦曾在1996至2000年期間研究全港8803個1950年代前落成,具潛在文物價值的建築物,但一直只公開其中約千幢。本土研究社在今年年初,以公開資料守則向古蹟辦要求提供完整報告,古蹟辦在近兩個月後,提供相關地址及區域,但一度以「版權」為由禁止公開,後來才准引述及公開。本土研究社再要求提供地圖索引及實地照片,至昨日遭古蹟辦正式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