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渴掘井抑未雨綢繆? 工作與精神健康
在《2020 年工作與生活平衡(Work-life Balance)城市排行榜》中,挪威首都奧斯陸(Oslo)與香港同登榜首。在全球 50 個城市中,奧斯陸以總分 100 分榮登「全球最佳工作與生活平衡城市」,而香港則榮獲「全球最多過勞人口城市」,在 50 個城市中擁有最多過勞人口,約 30% 香港人每周工作超過 48 小時。此項研究以精神健康醫療照顧、快樂指數、工作壓力、工作時數、每年假期、社會保障、性別平等、城市安全程度、城市宜居度、足夠戶外空間、空氣污染指數及新冠肺炎等指數作依據。香港作為全球最多過勞人口的城市,勞動人口的精神健康危機已相繼浮現。雖說奧斯陸作為全球最佳工作與生活平衡的城市,精神健康仍未成為其職業病保障類別。
經濟和社會利益、工作質量、工人福祉與精神健康有著密不可分之關係,由全球 37 個市場經濟國家組成的政府國際組織「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經合組織 /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即意識到全球精神健康危機如箭在弦,將成為勞動市場和社會政策的關鍵問題,各國必須儘快制定政策方針,以綜合方式解決精神健康問題對健康、教育、工作與社會的影響。誠然,經合組織已特別就挪威、瑞典、丹麥、瑞士、英國、荷蘭、比利時、奧地利、澳洲及紐西蘭等十國國家進行有關精神健康與勞工政策之調查,並發表十個「工作與精神健康國家報告」 (Country Reports on Mental Health and Work),建議各國更廣泛並及時地應對工作中精神健康的迫切挑戰,訂立有關教育、衛生、社會和勞動保障政策,以增強精神疾病的教育、預防、治療、保障,促進勞動人口的福祉和良好的精神健康狀態。
香港基督教工業委員會即就此提出倡議,把精神損害納入《雇員補償條例》中職業病類別,及成立職業精神健康中心,提供預防、教育、復康、治療、補償與再就業等支援,並在大學開展相關調查、研究和教育。有關精神損害納入職業病保障類別,我們樂見台灣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已有「工作相關心理壓力事件引起精神疾病認定參考指引」,為識別工作引起的精神疾病提供指引,有關發展可參考工委會在 5 月 25 日下午九時首播的線上講座台灣工作精神疾病之認定制度與案例。
此外,近日普世教會協會(World Council of Churches)發表「促進健康的教會」(Health-Promoting Churches)手冊,將精神健康納入為七個促進類別之一,提供監測、評估框架及指南,以幫助世界各地教會在其社區內外促進良好精神健康。精神健康危機已站在我們時代的關口,與其臨渴掘井,倒不如讓我們一起未雨綢繆?「我來了,是要叫羊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約翰福音 10 章 10 節)教會是讓人得著豐盛生命之流通管子,就讓我們成為社會康復的推動者,一起重新想像更美好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