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園東涌
去旅行有千萬種玩法,而探索一個地方,也能有不同的觀察方式。來看看街坊帶路走訪東涌時的發現:
我去旅行,最喜歡看公園和街市,因為兩者都是街坊經常流連的地方,很能體會民生民情。早前staycation 小遊東涌,花了半天時間,走遍市內四個公園(香港新市鎮的街市,管理者不是領展便是民坊,千篇一律,沒甚看頭,不看也罷),由於使用者少,民生不太領略到,腦海中反而留下了一大堆問號。
最大的問號來自公園的選址︰從地圖上看,東涌新市鎮就像一條從東北走向西南的長帶,中間以北大嶼山公路分隔著,北面除了迎東邨和裕雅苑外,主要為擁有會所設施的私人屋苑;南面則剛好相反,除了東堤灣畔外,其餘都是人口密集、對康樂設施極度渴求的公屋和居屋。然而,那天我到過的四個公園,竟然全都在北面,可見規劃的嚴重失衡。
以區內最大型的東涌北公園為例,該公園佔地 3.8 公頃,大草坪、兒童遊樂場、緩跑徑、長者健身角、滑板場、七人足球場,寵物公園、中藥園等設施一應俱全,老幼咸宜,倘若落入尋常社區,定然很受歡迎,使用者絡繹不絕;可是,現址無論暢通度(Accessibility)或可步行度(Walkability)均相當低,由南邊前往,需穿過東薈城,期間於電梯及天橋上上落落,要花上起碼二十分鐘才可到達,若選擇沿奧運徑前往,更需攀爬樓梯,並且越過高速公路,所花時間亦不相伯仲,普通人尚且感到不便,何況是小童、長者和殘疾人士呢?難怪早年有傳媒報導,公園日均人流甚少,到訪當日所見,除了大草坪有小孩在玩耍,中藥園有零星長者在運動外,公園的使用率確實偏低(當然,這裡不能排除疫情的影響)。
另一個問號就是公園的設計︰原來東涌北公園一分為二,其中一小部份在怡東路左邊,自成一隅,設計成一個太極園,內有長者健身角和卵石路步行徑,對象明顯是長者,可是如前所述,運動的長者全都走到了中藥園去,這邊公園竟然一個人影也不見,只有四、五名清潔工人在一旁休息,閒談。
我嘗試思考箇中原因,最後得出以下假設︰太極園跟公園其他部份相距較遠,四周以草地和樹木為主,有蓋的地方不多,吸引力自然稍遜;相反,中藥園種滿長者至為喜愛的花草樹木,加上四周既有水池,亦不乏遮蔭之處,當然較受歡迎。
從東涌北公園走十五分鐘,可到達靠近海邊的。同一條路上建有兩個公園已經夠奇怪,更甚的是,最接近公園的建築物居然不是住宅,而是酒店!可以想像得到,會有多少酒店住客使用公園設施呢?雖然園內的火箭造型攀爬架遠近馳名,深受小朋友歡迎,使用率亦相對較高(可惜到訪當日攀架已遭拆卸),但公園的選址和規劃,仍是令人感到摸不著頭腦。規劃署的《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曾提到︰「休憩用地應設於交通方便的地點,切合需求,並且在功能上配合有關用途,而不是為了符合指定的標準才包括在內的。」觀乎東涌北公園和文東路公園的現況,就是好像為建而建,未有周全地考慮選址的合適性,以及真實用家的需要。
東涌北還有百慕達公園和 Yi Tung Park(這個公園好神秘,在地圖或網絡上,完全找不到它的中文名稱,現場也不見任何寫有公園名稱的路牌或指示牌),兩個公園均屬私人發展項目內的公眾休憩用地,於興建映灣園和藍天海岸時分別一併落成,並由發展商負責之後的管理和維修。由於兩者接近民居,當日所見,人流相對較多,雖然,還未踏進公園,指示牌上的「七不規條」(不准踏單車、不准踏滑板、不准踏滑板車、不准吸煙、不准犬隻隨處便溺、不准操控搖控模型車或飛機、不准進行任何球類活動)已頗為大煞風景。
無奈的是,香港的公園,從來都是禁止多於准許;更無奈的是,我們早就習以為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