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寧願先入獄後上訴青年的自白:保釋條件限制自由、如囚進更大監獄中
一名 24 歲青年,在反修例運動期間被控襲警,經審訊後被裁定罪成判囚 4 個月。他一度申請保釋等候上訴,但不足三天,選擇放棄保釋,在等待上訴期間完成服刑。
為何會這樣選擇?是甚麼令他改變主意?
阿恒出獄後,娓娓道來。
訪問當天,阿恒剛剪了個陸軍裝髮型,衣著樸素,唯獨他的一雙鞋特別搶眼,原來是他第一對為自己造的鞋。阿恒說喜愛造鞋時的感覺,5 年前他更在社交媒體上,開設專為人改造鞋履的專頁。原來選擇「入獄等候上訴」,與他造鞋也有一點點關係。
保釋在外猶如囚進更大的監獄中
阿恒本身是一位設計師,2019 年太子站 8.31 事件後翌日凌晨被捕,警方指他在坑口襲擊兩名警員,控以兩項襲警罪。去年 11 月經審訊後,裁判官徐綺薇裁定他罪名成立,指他先後多次使用雨傘襲擊警員,行為有機會鼓動在場人士加入犯案,判監 4 個月。
阿恒記得當日聽到裁決後,「本能反應」隨即申請保釋等候上訴,「大概沒有多少人會想入獄吧」他心想。三日後,媽媽突然提議不如先入獄,再等候上訴。當時全家人的反應猶如「大腦爆炸」的 Meme 圖一樣,完全不能理解、非常疑惑。媽媽處之泰然,淡淡的說「坐曬佢,之後繼續上訴,至少坐完唔洗再煩,唔洗怕上訴輸咗,又要入去」。媽媽更打趣以曾蔭權涉貪一案為例,說曾蔭權也是在等候上訴期間完成服刑,回復自由身後,面對上訴再無後顧之憂。
阿恒反覆思考媽媽的提議,心裡在盤算,雖然保釋可以暫時避免入獄,但要遵守多項保釋條件,例如每晚宵禁、指定時間要到警署報到等,即使不在牢中,做事都「綁手綁腳」,「好多自由都會受佢限制,連我想去造鞋 Workshop 瘋狂通頂都唔得。」
阿恒形容那段時間,雖未有入獄,但某程度上與身處在一個更大的監獄無異,他的「自由」早已被各項保釋條件吞噬。夜闌人靜時,每當想起一旦上訴失敗要即時入獄,精神亦飽受折磨。心理影響生理,當時阿恒瘦得只剩 50 公斤,更出現抑鬱症狀。
他最終接納了媽媽的建議,懷著忐忑的心入獄。
牆內「同路人」成苦中一點甜
一鼓作氣做決定,到付諸實行時,阿恒坦言都很難「捱」。
他記得入獄前那種未知的感覺,曾經想像過千遍獄中生活會是如何,「因為你係唔會入去坐過架嘛,你要接觸一個 Unknown 嘅 Zone、Area 嗰樣嘢係最辛苦。喺到不斷睇關於入面有啲戲、書、簡介嗰啲嘢啦、文化係咩啊,都會睇嘅。」
疫情關係,大部分在囚人士都要在荔枝角收押所接受隔離。收押所骯髒無比、人多也焗促。在無數個被困高牆的晚上,阿恒都做著同一個夢。夢裡,他仍然在牆外、自由自在地生活,如常跟女朋友逛街、跟親人家人聚首,但一覺醒來,「點解我會喺入邊嘅?只係呢個落差其實就已經係好失落。」
阿恒說那時不斷提醒自己,刑期只是「兩個月貨仔」,很快就過,晚上亦會早些睡覺,彷彿在夢中的時光就不在獄中。
其後阿恒轉入東頭懲教所。阿恒說一邊捱、一邊也慢慢習慣了,獄中的生活好像未如他想像中難受,「習慣係一件好恐怖嘅事,你習慣咗嗰樣嘢,你真係覺得嗰樣嘢係正常㗎喎,之後慢慢習慣習慣就會過咗兩個月㗎啦。」
除了學習適應,牆內的「同路人」也是支撐著他的重要支柱。阿恒笑說獄中有所謂「黃字堆」,牆內同伴們互相依靠,是苦中一點甜。更有在獄中認識的伙伴離開後,知道他喜歡看港台節目《鏗鏘集》,就將每集內容,逐句打下來再寄給他,希望他在獄中不致太苦悶。
阿恒亦漸漸發現,身邊的囚友與他從前的認知有很大出入,「講真啊 2019 年之前,坐監嘅係咩人啫,多數都係啲作奸犯科嘅人。因為政治事件,特別 2019 年之後特別多後生仔,佢哋又唔係作奸犯科、姦淫擄掠...... 其實見到成件事,你會好灰。」
扣減刑期後,阿恒入獄完成 2 個半月刑期。能夠做出這個決定,阿恒自嘲因自己算是「幸運」的一個,「我好彩刑期短咋,若然我刑期長,我都唔知點樣捱架其實。」
仍等候排期上訴 盼以造鞋保留港人珍重價植
成為階下囚的兩個半月,在他心中留下了烙印,未來都不敢再參與大大小小的示威抗爭活動,「真係會驚㗎,係會驚㗎。會驚咗再坐監呢樣嘢。最驚就係見唔到屋企人。」
2019 年的經歷,亦促使他更專注造鞋,「至少呢樣嘢努力嗰陣會有成果」。
渴望有回報之餘,阿恒亦希望透過造鞋,為香港本土製作及文化產業出一分力。他說 5 年前開始造鞋時,港人對「本土製作」的認識薄弱,甚至覺得生活事物都可以「淘寶」解決。但前年發生社會運動後,大家越來越重視香港創意產業,從中看到「香港的人情味」,亦於無形中連繫社會。
也許對阿恒而言,盡快完成服刑,回復自由身,好好守著自己的創作,都是另一個保留港人核心價值的方式。
至於本身的案件,阿恒仍在等候上訴,法庭仍未排期。他直言對上訴結果不樂觀,但既然一開始他選擇了走這條路,他告訴自己要好好的走下去,直至有結果為止。對他來說,這可算是現時該做、亦是惟一可做的事了,「我上訴一定要努力到最後一刻,先會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