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Mirror、Error 熱潮下,這幾年經歷許多悲傷、憤怒的港人,好像多了些笑容,多了些連結。亂世下,或許我們更需要娛樂的力量,讓大家多一個逃生口,疏導情緒,笑一笑,繼續抗爭。

談起本地流行文化,貳叄書房推薦 François Jullien 的《沒有文化同一性:我們捍衛文化資源》,此書以「語言普世性」將帶來的危機警戒世界,強調全球化所帶來的語言侵略將使世界的文化資源變得貧瘠。貳叄書房認為,假若我們不捍衛屬於自己的娛樂,只吸收來自別國的資訊與文化,最後只會被同化,失去我城的獨特性。

解憂舊書店則介紹袁兆昌《大近視—袁兆昌的文化蒙太奇》,此書聚焦本土文化,並以「電視節目表」概念編排,內容涉及時尚、音樂、新聞、運動、人物專訪等。如〈午間新聞〉探討教育、〈都市閑情〉專訪填詞人黎彼得、〈中文一分鐘〉說說文學現象、還有〈金曲倒數〉、〈MV挑戰站〉分析流行音樂等等。

田園書屋選擇了橙花《周星馳: 做人如果沒有夢想, 跟咸魚有什麼分別》,回望周星馳成名之路。序言書室則推薦 Jenny Odell的《如何「無所事事」:一種對注意力經濟的抵抗》,講述現代人如何逃脫講求「績效」、「注意力」的資本主義世界。

貳叄書房:François Jullien 《沒有文化同一性:我們捍衛文化資源》

《沒有文化同一性:我們捍衛文化資源》一書以「語言普世性」將帶來的危機警戒世界,強調全球化所帶來的語言侵略將使世界的文化資源變得貧瘠。換而言之,假若我們不捍衛屬於自己的娛樂,只吸收來自別國的資訊與文化,我們最終只會被同化,失去我城的獨特性。

面對語言同化的危機,本土娛樂不再只是娛樂,而是只屬於我們的共同語言、回憶,也是我們對抗文化侵略的武器。回望香港璀璨的娛樂史——六、七十年代的樂壇,紅遍亞洲的香港電影,香港人的共同偶像:哥哥張國榮、梁朝偉、張曼玉⋯⋯這是香港的娛樂盛世,也是香港的花樣年華。近年常有人說:「香港樂壇已死。」後來,我們用行動告訴世界,香港人愛來自香港的偶像,愛聽廣東歌,愛香港電影,我真係好鍾意香港。

解憂舊書店:袁兆昌《大近視—袁兆昌的文化蒙太奇》

近日的Mirror、Error熱潮,大家都十分興奮,以為香港有得救,畢竟娛樂是一大產業。而且他們還來至電視節目—一個幾乎被淘汰的娛樂平台。「娛樂至上」我會想到「魚樂無窮」,電視文化對我輩成長有很大影響(雖然我已有十多年無看電視)。《大近視》的作者袁兆昌與我是同輩人,書裡談的是主要是本土文化,卻以「電視節目表」概念編排,內容可說娛樂性豐富且包羅萬有,有時尚、音樂、新聞、運動、人物專訪等。如〈午間新聞〉探討教育、〈都市閑情〉專訪填詞人黎彼得、〈中文一分鐘〉說說文學現象、還有〈金曲倒數〉、〈MV挑戰站〉分析流行音樂等等,我最喜愛〈餘樂無窮—節日閱讀〉都是與書有關的東西。想起我從小就大近視,不知是看書還是看電視引致。

序言書室:Jenny Odell《如何「無所事事」:一種對注意力經濟的抵抗》

一直以來,我們以為,娛樂就是處於工作的對立面的消遣,而事實上,在事事講求績效的現代社會,這些「消遣」也往往帶有一個目的,它不單沒能把我們從工作中釋放出來,還會讓我們陷入感官犀滯、「娛樂至死」的困境。真正能讓我們從工作中釋放出來的,往往就是不帶任何目的的事情。藝術家暨作家珍妮‧奧德爾的《如何「無所事事」》,談的就是我們可以怎樣逃脫講求「績效」、「注意力」的資本主義世界。「無所事事」並非真的「無所事事」,正如道家說「無為而無不為」,當我們拒絕被工作、社交媒體奪去注意力的時候,其實一點也不容易。不過,從伊壁鳩魯派的實踐和美國六十年代公社運動中,我們找到了一些實踐的例子。而作者亦透過觀鳥,與志同道合者散步談論的過程中,讓內心寧靜、安定下來。身處各種網絡言論、資訊炸彈、社會矛盾、經濟壓力盈滿的年代,「無所事事」是我們洗滌心靈、調適個人的不二法門。

田園書屋:橙花《周星馳: 做人如果沒有夢想, 跟咸魚有什麼分別》

本書出版於四年前,書名是周星馳的金句,這位香港本土孕育的笑匠大師,充滿了人生哲理的正能量。直到現在,不少看著周星馳電影長大的一代港人,還用這句話勉勵自己——是的,人生是道選擇題,要麼安於現狀,面臨平庸或失敗;要麼改變現狀,面臨失敗或者成功。

作者相信,透過回過頭來看看他的成長之路,每一個讀者都能夠再一次地從他的作品中找回自己,從他的人生歷程中受到激勵和鼓舞。如果陪伴也是一種成長,作者想對星爺說,這麼多年的一直陪伴,讓我成長了不少,讓我知道,沒有夢想的人生和鹹魚沒有分別,讓我敢於為了心中的信念一直堅持。

思路決定出路,目標決定我們選擇現在做什麼、準備什麼。讓所有不管是不是星迷的人知道自己該走什麼樣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