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台港追蹤密切接觸者程式 藍芽偵測社交距離 VS 掃二維碼記錄 成效、私隱如何取捨?
如何找出確診者的密切接觸者,以盡快堵截傳播鏈,是防疫的其中重要一環。而不少國家、地區的政府,都會推出用以追蹤的手機應用程式,包括港人熟悉的「安心出行」。台灣近期疫情反彈,政府亦隨即大力推銷名為「臺灣社交距離」的 App,程式上架約一個月,已錄得近 500 萬人次下載,當中在最近 3 天,下載量已爆升 400 萬。對比台港兩地的程式,由應用原理以至市民的接受程度都大不相同,為何「安心出行」會成為眾矢之的,「臺灣社交距離」卻廣被接受?
台灣﹕標榜不註冊、不定位、靠藍芽比對
「臺灣社交距離」的原理,是利用手機的藍芽訊號強度,偵測使用者之間接觸的距離與時間,記錄過去 14 天內的接觸史。台灣政府在推出程式時已強調,民眾下載程式後不用註冊,也不用上傳個人資料,亦毋須開啟定位功能。相關接觸資料只會儲存於手機 14 天,不會上傳到任何雲端服務。
據介紹,實際操作時,只要開啟接觸通知功能,就能透過手機藍芽,比對有沒有跟確診者接觸。如果比對過資料無風險,每日晚上 6 至 10 時,應用程式會跳出風險通知,顯示「你很安全」;但如果在過去 14 日,2 公尺內曾接觸確診者長達 2 分鐘以上,程式就會提醒與當地衞生局聯絡、或撥打防疫專線,所以靠的就是用戶個人的自律性,主動向當局通報。
台灣政府為鼓勵民眾下載,亦推出抽獎活動。只要下載應用程式並截圖,就有機會獲得超市台幣 500 元禮券。截至今日 (17 日) 傍晚,已有 8 萬多個留言參加抽獎。而市民一旦不幸確診,只要在應用程式上傳手機的隨機 id,更可有額外獎勵 5,000 元禮券。
程式推出後,在民間反應正面,在台中留學的香港學生 Carrie 便向《立場》表示,身邊很多學生都已下載,自己亦有下載並參加官方抽獎。她認為程式簡易,只需要長期開啟藍芽,每晚便可以得知自己當日有無感染風險。
香港﹕自行掃瞄二維碼 稱不備存資料到政府系統
香港政府則於去年 11 月中,推出「安心出行」應用程式。用戶需要於不同的場所內掃描二維碼,記錄行蹤。當應用程式知道你曾到訪確診者曾在之處,便會發出感染風險通知及健康建議。
「安心出行」推出之初,已被質疑程式會存取用戶行蹤。政府強調應用程式以保障個人私隱為原則,用戶無須登記,亦不會使用流動電話內的定位功能,出行記錄不會備存到任何政府或其他系統。不過,應用程式的個人資料收集聲明中,卻列有「所有其他資料,除非出於履行法律義務或有具體理由,保存時間將不超過 7 年」。聲明亦指「在有需要時,在有關條例及/或其附屬法例下,為了計劃及所有相關的用途,資科辦可能會把你提供的資料提供予其他獲授權部門/組織/人士,包括衞生署、醫院管理局及負責流行病學調查和接觸追蹤工作的執法人員」。
政府推出「安心出行」初時,曾表明是自願使用,但到推出約 3 個月後、即今年 2 月中,政府再要求進入食肆或表列處所前,需使用「安心出行」記錄行蹤,或填表登記顧客的個人資料。到今年 4 月,政府再公布,會以「疫苗氣泡」為基礎,如果食肆員工已接種第一劑疫苗,所有客人必須使用「安心出行」應用程式,就可將處所一部分劃作特定範圍,放寬每檯人數至 6 人。當時亦有批評,稱政府如同逼迫市民使用「安心出行」。
政府指,「安心出行」至今日(17 日)的下載數字約為 427 萬。至今僅有 300 名確診者,曾透過「安心出行」,向衞生防護中心提供所需的出行紀錄,協助流行病學調查。
數據科學家﹕台灣程式更快捷通知潛在感染者
台港兩個程式設計上最大的分別,是香港的「安心出行」需要用戶掃瞄二維碼,台灣的應用程式則透過手機藍芽比對,有沒有跟確診者接觸。香港互聯網協會開放數據小組召集人,數據科學家黃浩華指,台灣的程式不用紀錄用戶到訪的地方,比對隨機產生的 id,亦可以令黑客不知道用戶曾到何處,確保用戶私隱。黃浩華續指,該程式除了保障私隱,用戶亦能快速得知接觸風險,「確診者一㩒制,就即刻搵到嗰堆人」。
但無法知道地點,會否影響追蹤? 他就指﹕「平時搵確診者,都係事後先知佢去過邊,因為知道地點,先搵到啲密切接觸者」,形容台灣的做法更快捷。
據了解,港府研究開發程式時曾參考藍芽模式,但考慮到藍芽未能紀錄到訪之處,例如場所是食肆、需要脫下口罩,風險較大;加上藍芽模式亦需其他人一併使用,才可以做配對,但安心出行如只有一個確診者使用,掃瞄場所的人都知道自己的接觸風險。
香港剛推出安心出行時,曾引來不少質疑,黃浩華指有部分港人至今仍對程式存疑,及要求政府開放原始碼,是因為自 2019 年的一連串社會事件,令市民對政府應用科技的信心現危機。他亦提到,政府至今仍然說不清,安心出行的使用率、與防疫成效有正比例,難以說服市民使用。
至今有市民仍選擇「寫紙仔」以代替用安心出行紀錄,黃浩華直言,其實「寫紙仔」洩漏私隱機會較大,認為這反映了市民寧願相信店舖、都不信政府。
何栢良﹕無咩邊個群組因為 app(安心出行)搵出
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就認為,台灣的應用程式較香港的安心出行成效小,因為兩地的應用程式,最後都靠用戶自己與當局聯絡,但香港的應用程式有紀錄用戶行蹤,提供多一個追蹤資訊。不過何栢良亦指,不清楚安心出行的準確性,提到自己曾有朋友到訪 K11 的一間食肆,並收到感染通知,卻發現當局無公布食肆曾有患者到訪。他亦表示,從香港爆發的疫情可見,「無咩邊個群組係因為 app 搵出」。
何栢良又說,港府宣傳「安心出行」力度弱,但希望將來不要全面強制使用程式,「留番條路俾人寫紙仔」。
記者|陳自穎